2020年7月1日講述

釋迦牟尼佛因為了解宇宙生命中人和事物都是無主宰的,沒有一個人可以永遠活下去,沒有一個人可以主宰著世界,沒有一件事情可以不變化的,所以沒有辦法控制它。用現代話講就是“我沒有辦法控制這個人,我也沒有辦法去控制這件事物”,因為它是非自然的。萬物皆因“因緣所生法”(都是因為緣分,都是因為今天去做了這個事情,產生了這個緣,而這個緣又讓你產生了另外一個緣,叫續緣,所以人在緣中生、緣中滅,這個就是無常觀),所以“我說皆是空”,空是宇宙的本體。你們想想看,你們心裡不舒服的時候,看見某一件東西被人家買走了,或者某一件事情失去了,這時你往天空看一下,你會覺得自己很渺小,會覺得宇宙一切都是空相。這世界有什麼面子,有什麼放不下的?抬頭看看宇宙空間,多麼地浩瀚,多麼地偉岸,所以想一想,心中多麼地渺小。其實人的煩惱,只是因緣在你的內心起著一些波瀾,在因緣控制的過程中,只是對本體的一些作用而已,就是人的本性,“你會刺激到我,讓我產生五欲六塵”,就是一個過程。所以佛法界才把它稱之為緣起性空。

緣分開始了,你要了解它的本性到最後一定是無常的,是空的,所以性空才能緣起。就像我們去幫助一個人,我們跟這個人一定有緣分。你們去度一個眾生,你們一定跟這個眾生有緣分。“因為我要學佛,因為我是學佛人,我學大乘佛法,我必須去救度眾生”,所以你就會用你的智慧、時間、能力去幫助他,去讓他的思維了解佛法真實的意義。你有時候會用財物布施給他,然後你會去說法,去讓他解脫,這種產生的因緣就是“因緣所生法”。一個不認識的人,最後會成為你的好朋友;一個你度過的人,他會視你為佛。這就是因緣所生的一個法。然而所生之後就是緣起性空,因為他慢慢地成熟,他慢慢地懂得很多,他慢慢地越學越精,因為你幫助過他,你做完了這件事情,緣起過了,到了最後他能夠悟出這個道理,你做完了,緣也就空了,不可能一輩子這麼扶著他走的。就像我們現在會開車的人,誰還會想到曾經幫助你的教練車的師傅?沒有啊。緣分就是教會你了,結束了。人跟人的緣起了,到了最後,你要了解本性是空的。很多學佛人不能理解這些。“我說即是空”,也就是說菩薩說了、佛說了,連說話說過了都是空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大佛說“我說法說了這麼多年,我沒說過什麼”,你說說過嗎?說過的。說過了呢?在哪裡啊?沒有了。我幫過你嗎?幫過了。幫過之後呢?又沒有了。這就是緣起性空。

今天跟大家緣起性空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給大家說一個故事。人的意念非常重要,如果你一念虔誠,因小果大。所以很多人不要以為,一個念頭幫助別人是很小的一個因,果報大得不得了啊。

這個故事就是有一回,佛陀來到了全是婆羅門種的一個國城(因為印度有很多城,這個城裡的國王、國民基本上都是婆羅門教的),城主聽說佛的攝受力很大(就是很有影響力),他覺得受佛教化的人特別多,內心十分恐慌,害怕婆羅門的教理會因而站不住腳(每個教派的教理都不一樣)。他為了防止這個情況到他們城裡來,預先發布了一個命令:“凡是去供養佛、接受佛法的人,重罰五百銀兩。”大家見了法令之後,都捨不得五百銀兩(很多啊,五百銀兩),所以當佛與弟子們一入城之後,家家戶戶都趕緊關上門。於是連續三天,僧眾們皆空缽而回(就是沒有人供養)。

到了第四天,有一位婆羅門長者的一個老傭人,她從屋內端出一些已經餿掉的東西準備倒掉,一眼看到佛陀威儀莊嚴的形象,油然生起恭敬之心。她很想供養佛陀,但是她一看手上擁有的東西既粗糙又已經有些餿了,變壞了,她怎麼能夠來供養這麼尊貴的佛呢?她在想:這如何是好?

正當她猶豫不決的時候,佛陀微笑放光(佛陀的微笑,眼睛裡會放出那種佛光),歡喜地用缽盛過老婦人手上的餿食(餿掉的食物),並轉頭告訴阿難:“阿難,這位老婦人一心虔誠,因為她虔誠供佛的功德,往後得十五劫生天堂享受快樂,十五劫後下生人間,具出家修行之因緣。”佛陀會講因緣的。

這位老婦人的主人正好聽見,從屋內馬上走出來,他覺得:“哎呀,佛陀講的這些真是不可思議!”不知道的,有幾個人能知道十五劫之後在天上,十五劫之後又到人間來,最後還成全她的出家?

佛就問這位婆羅門長者:“這位長者,你可曾見過其他不可思議的事?”(佛陀很可愛,就問他:“你還見過其他不可思議的事嗎?你剛剛聽了這個事情,就覺得不可思議了。”)

長者回答:“有啊,一次我們有五百乘馬車結伴出遊,由於天氣悶熱,便找了一棵大樹遮蔭,這棵大樹大到可以容納五百乘車馬而有餘蔭(這棵樹大得五百乘這種馬車全部在這棵樹下面,還有多餘的地方可以遮陽)。樹木之大真是不可思議啊!佛陀!”這個人告訴他。

佛陀趕緊就問:“那你知道這棵大樹的種子有多大嗎?”

長者說:“如芥菜子那麼小。”

佛說:“這就對了,這就是因小果大的道理。”

老婦人果報同於此理。我們學佛人施佛的因雖小,虔誠的清淨的信心卻很大,所以會得到這麼大的果報。你看我們到觀音堂,我們磕一個頭,好像看起來很小的一件事情,但是你知道可以庇蔭你的家庭,庇蔭你自己,庇蔭你自己認為應該受到庇蔭的所有人。你磕幾個頭跟菩薩虔誠地去求,菩薩都會滿足你的心願,這麼小的一個因;今天你點了油燈了,你的眼睛可能就免除一刀或者白內障;你今天虔誠磕頭了,你的家裡就可以躲過很多的劫難。這就是因小果大。

長者聽佛陀講了,認為很有道理,佛所說的話沒有半句虛言。他又看見佛身相放光,莊嚴無比,就趕緊呼叫鄰里:“哎呀!天人導師,佛已經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他所說的教法可以引導我們脫離煩惱,大家趕快來吧!”因為這位長者(就是年紀很大的,一般說城裡一個很有威望的人)他一叫,所有的人都紛紛走出屋外,他們同時被佛的光明莊嚴所攝受(就是當一個人,你們看見他很莊嚴的時候,你們很尊敬他),佛馬上坐下來為他們演講佛法。

在場的人聽得都法喜充滿,他們紛紛去繳納罰款。(所以過去為什麼一聽到佛法,就能證得很多的果位?過去的人真的誠實啊,好啊。過去哪要律師?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現在的人就是律師簽了字,他都會賴,不誠實。)你看那些人紛紛去繳納罰款,為了供養佛,聽佛的教義。婆羅門城主(就是他們城最大的)感到十分奇怪:“哎,錢是人人都愛的,大家為什麼願意損失這麼多錢,來交罰款去供養呢?這其中一定有大因緣。”他自己都沒有聽過。這時候城主也因此受到感動,恭請佛到皇宮去說法,所以整個城池的人全部受到佛陀的教化。

佛因為老婦的虔誠,佛陀布施出含笑放光(佛陀的笑能夠讓眾生攝受,感到那種慈悲),由於放光的因緣,消除了大家的疑惑(有些人講話,別人就相信他,因為他眼睛裡散發出的光,那是誠實,那是不欺騙。佛陀就是用他的眼光、笑來解除大家對佛陀佛法的那種疑惑),這就是以方便法應機設教(我們到廟裡看佛陀的相,很莊嚴,從來沒有一張相是佛陀在笑的。你看佛陀為了救度眾生,他就笑)。接著,佛陀就進一步普施法雨,教導眾生解脫之道,這就是破惑除疑,從體起用。

這個故事就是告訴我們,我們要救人,就要看到別人真實內心的善根,不要去看到他七識田中、八識田中那些讓你不開心的一些意想,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和正確的判斷,通常你去猜測別人的想法,一定會錯誤的。佛要我們懂得擁有慈悲的愛,自己不執著去化解別人內心的執著。正因分離是必然的,我們經常講正,那是很重要的,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面。我們到今天不好好學佛,浪費了多少青春年華,每天在哭泣中、在追求中、在欲望中,得到的是失去和絕望,所以學佛人不要浪費生命在一定會後悔的事情上。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去做,一個人硬要讓自己變得美好,那只是外表的香。名聲與尊貴是來自於真才實學,有德自然香。希望大家好好地學佛,好好地修心,實實在在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我們佛偉大的真誠。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