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0日講述

好 今天繼續跟大家講《白話佛法》。

我們在人生的路上,每個人都在奔跑,有的時候我們趕超一些人,走在別人前面,有時候我們的人生又被很多人超越,其實人生的秘訣就是,尋找一種最適合自己的速度來生活,不要因為看到別人快,或者看見別人慢,來增加你自己的超重的負荷,所以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要懂得,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速度,和最適合自己的能量來做一些事情,佛法界經常講,莫因遲緩而空耗生命,空空地耗去自己的生命。

佛法告訴我們,人都會進行一種,在人間非常有經歷的一種過程,那就叫苦,因為苦就是對這個世界的一種理解,苦有的時候又是,我們對世界的一種感覺 一種感受,最重要的 學佛人要學會,有智慧地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人最不能忘記的,就是當我們在苦難的時候,想不通的時候,很困擾自己的時候,要不能忘記曾經救過你脫離苦海的人,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我們人最不能結交的,就是在你失敗的時候,他藐視你 他唾棄你的人,我們人最不能全部相信的,就是在你成功的時候,說你什麼都是好的一個人,要特別當心,這些都是要用智慧來看破,人最不能拋棄的,就是和你共同修心共同患難的人,所以一個人說,患難之交非常地難能可貴,我們現在在末法時期,每一個人在世界上,都會承受著不同的壓力,能夠跟我們一起學佛的人,就是我們共患難的修心人,人最不能愛的,就是不看重你人格的人。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當一個人喜歡你的錢,喜歡你的榮譽,喜歡你的美貌,這種人他不看重你的品格,那這些人是最不能讓你來接受的人,人最重要的 在這個世界上,不能被欲望所控制,我們人間的欲望會造成,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為人處世,造成自己的迷失,它會帶給我們很多的煩惱和困惑,慾望有時候就像蜂蜜加了毒藥,這些欲望表面上看起來很甜,實際上它慢慢慢慢地腐蝕人的肝臟,所以很多人對欲望沒有一種警惕性,就是因為他覺得很甜,大家想一想,哪一個欲望不讓人很開心的,但是當你進入欲望的時候,你就苦不堪言,大家想一想,每個人都想買一個房子,大家都在買的時候你也想買,但是你的經濟不行,你那個時候看見這房子你非常想貸款,一旦當你貸款了之後,你就覺得壓力很重,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的欲望,會讓我們產生很多的邪思邪念,所以人的貪欲,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劣根性。

所以很多人說人有劣根性,劣根性到底是什麼,就是你的貪欲 你的欲望,每個人都想過一個隨心所欲的日子,但是隨著自己的心,隨著你自己的欲望的增加,這個隨心所欲 這個欲望,會給你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煩惱,大家想一想,哪一個欲望不給你帶來困惑和煩惱的,去追求錢的人被錢最後弄得家破人亡,去追求情的人最後被情傷害,去追求名譽的人最後得不到名譽,對自己造成無限的傷害和惆悵,還會影響你的一生,甚至當你得不到,你的痛苦還會影響你的來世,因為欲望它是無止境的,你只要有欲望,它就沒有停止的時候,多了還要多 好了還要好,不能滿足的貪欲,就是永遠會造成,你心裡的那種痛苦和心靈方面的折磨,你去看 凡是一個人有欲望的,他的心念一定有所染,有欲望就是被染著,人很可憐的,整天想著我要 我要 我要,整天想著,只要這個東西買下來了就好了,只要這個感情得到了我就好了,其實不會好的 不會停止的。

師父的座右銘大家都知道,無欲自然心如水,所以師父要大家不要有欲望,水就是你的心 平靜如水,不去貪就不會去瞋恨,不會恨別人,你就不會做出愚癡的事情,所以我們做人要想得通,要懂得什麼叫佛理佛法,要明白一切的欲望只是暫時的,對你人生的一種迷幻的境界,叫迷境,因為你有欲望,你就迷了這個境界,所以是引誘我們凡夫俗子的,心靈的迷失,所以師父今天跟大家講,欲望很害人的,因為你心靈的迷失,你多了還要多,好了還要好,你就會走上貪婪無法自拔的境界,這個境界就是給你帶來的 叫困境,如果能夠把握好智慧,你沒有欲望,你心中想到人間一切都是虛幻的,因為再多的快樂它也會沒有,因為再多的享樂,它也會終究會離你而去,所以你就看看自己眼前的,你就很知足 你就常快樂,所以你就不會受到慾念的誘惑。

所以我們為人處世,不要受到紅塵的欲望所染,記住 要記住 永遠記住,剛剛學佛修心的那個初心,初心很重要,前幾集師父也跟大家講了,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就猶如一個老年人雖然老了,但是他的精神上,他永遠想到 年輕的時候,他曾經擁有過的抱負和滿懷著希望,這就是維持他生命的一種源泉,所以有些人入世已久,在這個人間看見別人都是貪瞋痴慢疑,然後自己又受了一點挫折,艱難困苦自己經受過了,慢慢心中受了污染,性格變壞了,貪戀的紅塵,讓自己本來非常爽直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虛假 不敢說實話了,為了使自己變得人緣好,然後人變得完全是一個假人,所以假人就會假意,假心就會變成假人,人就會變得不坦然 不坦白,就會活在世界上,明明知道是對的 他會說成不對的,明明是不對的,他會扭曲心理來承受人間的挫折,這就是為什麼現在,人心的轉換是那麼的重要,我們在這個生命當中,很多人總以為社會的環境影響了我,很多人說 其實我蠻好的,社會環境啊,大家都這樣的,別人怎麼樣 別人怎麼樣,實際上,從佛法界講,環境不能影響我們的,環境影響不了的,因為你自己,因為你自己的修養和你的造詣,和你的根基不足,是你自己的精神,離開菩薩的境界太遠太遠了,所以你才為境界所轉,所以我們的精神,如果活在菩薩和佛的境界,你不管碰到再複雜的時代,再複雜的環境,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人就不會被外境所影響,這就是我們佛家講的如如不動,這就是儒釋道三家所講的,一個人的修養和他的本來的初心,最初的心理狀態,每個人都有一個最初的心理狀態,是人最純潔,還沒有受到外界污染的情況下,人的心都是光明磊落的 坦白純潔的,擁有一顆佛的心,那多好。

就是道家老子所講的“如嬰兒乎”,就像一個人純潔 像一個嬰兒一樣,我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歡嬰兒,因為嬰兒他非常地純潔,所以像嬰兒一樣地純潔,我們說一個人不管是出家還是居士,修行的路都是從凡夫開始修,修到成道成佛,所以我們很多人,就是從凡夫俗子開始轉變你的境界,來脫離紅塵的污染,師父經常跟大家講,學佛非常不容易,學佛一年 佛在眼前,學佛兩年 佛在天邊,學佛三年 仗著佛賣錢,越修越遠了,為什麼,因為我們不能保持永恆的初始心,因為我們的心念必須純正,你才能成佛,所以師父為什麼對你們這麼嚴格,就是要你們保持純潔的心,出家的人要像你當時小孩般地純潔,沒有出家的人也要像孩兒般地純潔,你這個時候成佛有餘,你不要以為你成不了佛,很多人經常講成佛很難,佛離我們很遠,其實說佛離我們很遠的人,因為你的心已經離開佛很遠了,有些人說 佛就在我們身邊,我最近怎麼感覺佛就在身邊,他在管住我們,你成功了,因為佛離你越來越近了,護法神離你越來越近了,菩薩就會離你越來越近,你成佛的機緣就越來越近了,如果你這個人整天沒有人管,你整天感覺 我什麼時候能修成,我什麼時候能夠到西方極樂世界,或者到心靈淨土世界,這個時候其實你的心已經離開了佛,所以佛經上講,初發心就是 即成正等正覺,大家想一想,初發心就是我們說本性,當你剛剛開始修行的那一顆心,那就是成了正等正覺 是光明心。

所以佛說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人的第一個念頭,是看事情是看得最清楚的,剛學佛的時候,我們看問題是看得最清楚的,我們看清了道路和方向,我們成就了菩提,我們心中有佛,然後慢慢我們擁有了菩提心,再修 我們就能修成佛道,所以最初的那個出家心,那個想一世修成的心,想離苦得樂的心,就是那個求佛之心,那才是真誠永恆的如來之心,原來的心,看看我們修到後來,人越來越懶,越來越不負責任,把什麼事情都往人家身上推,碰到不好的事情,都是別人讓你這麼做的,找出千種理由萬種理由,哪怕對自己的父母親,對自己的小輩,只要有那些雜念,你永遠覺得你是對的 別人是錯的,你連初始心都沒有,所以你就離正等正覺越來越遠。

所以師父告訴大家的就是,我們做人做事其實也是一樣,很多人開始對菩薩又是磕頭又是膜拜,幾年下來 初始心不見了,恭敬心不見了,對師父也是,剛剛來的時候 哎呀 師父啊,尊敬得不得了,慢慢時間長了 油了,越來越油了,尊敬心不見了,所以我們學佛人要念念菩提中,生活一年到幾十年都是念念菩提中,要如如不動 佛在心中,所以學佛最初的最基本的一個念頭,那就是不忘初心,所以師父要你們不忘初心,就是最初的一個念頭,也是你最後得到的一個念頭,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不能開始的時候有始無終,要有始有終,學佛到後來,不能把最初的一念善和一念成佛的心,給修掉 給丟掉 給找不到,所以你就永遠得不到學佛的基礎,師父跟大家講,學佛如初 成佛有餘,學佛人不管學多少年,就像初始心一樣,你成佛一定有餘,一個出家人要出家如初 成佛有餘,一個在家居士要修心如初 成佛有餘,就是講 不管一年到幾十年,我們要像第一次,第一次的念經那麼地誠懇,第一次拜佛的那麼感動,那你如果擁有這個心,你早就修成了。

誠懇的決心,不是你用語言可以表達出來的,很多人修心到後來,跪在菩薩面前,他是用的那顆誠懇的心,那是一種無上菩提的智慧之心,他用不著跟菩薩講很多話,他心中充滿著感恩,才能讓你成佛有餘。

網路講座 視頻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