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5日 講述

好,今天繼續跟大家說《白話佛法》。

上次師父跟大家講到,其實佛就是讓我們能夠明白,我們能夠看得見的東西不是用眼睛看,而是要用心來看。所以,用心來看事物,這個事物就是真實的;只是用眼睛看,看到的是虛的。所以佛讓我們講話不是靠嘴巴講,而是用心來跟別人講,所以叫交心,對不對?我們懂得了這些之後,我們心就是在參禪,就是禪定。參禪就是用自己真實如來的本性來體悟佛性。你能夠明白佛性是怎麼樣教導我們,讓我們能夠來感悟我們的心應該在人間放在什麼位置,這就是佛法講的心地法門。人家現在經常說一個人好“這個人心地善良”,就是內心的深處是善良的。

實際上真正有體性的物質(就是今天做一件事情,接受這個教育、這個物質,或者理解它),它必定有相和用。相就是外表看上去的,還有體,所以叫體、相、用。相就是表面現象;體是物質的本性。你“用”它,你要了解它這個物質的本性。你怎麼去運用呢?體、相,還有運用。實際上真正有體性的物質,必定會有相和用,還有體,三者密不可分。能夠理解表面的現象,能夠看到和察覺它的體性和本性,然後才知道怎麼樣去運用它。真如佛性就是這麼來的。我們能夠相續佛性,能夠理解佛性,不是斷滅,因為任何物質都會有相續,不是用完了就沒有。

實際上任何一個人和一個物質,它都具有無窮的妙用,也就是說很多事情你雖然不理解,但是它有無窮的妙用,它能越過各種各樣的境界。同樣一件事物,每個人想法不一樣,出來的境界就不一樣。比方說今天人家送一樣東西給你了,你想到“今天他給我送個蛋糕”,首先想到是“我的孩子還沒吃蛋糕呢。好久沒吃了,我要留給自己的孩子”;有的幼兒園老師,別人送給他一個蛋糕,他就想到“我要跟小朋友們一起吃”。境界不同了吧?還有的老師,他能不能接受這個蛋糕?他覺得“我無功不受祿,我不能接受這個”,那麼又是一種境界。實際上這些境界,靠你自己來隨緣妙用的。舉個簡單例子,你看見一個人,從他的行為、相貌、表情、語言中,就大概可以知道這個人的性格,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但是這個人就算是壞人,你也可以度他,變成一個好人吧?這就是妙用。剛才說“體相用”三個,比方說,表面上看上去他是個壞人——相就是外表;體,你理解他;但是你用他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教育、幫助,讓他來改變,那麼就是妙用。如果是一個好人,貪瞋痴長久地在他身上,時間長了,他就會成為一個壞人。這就是對“體、相、用”三者的妙用。理解他,並不代表他不能改變,你理解他之後,你能夠看到他的外表、理解他的內心,你就應該能夠有妙法來“用”他,來改變他。所以很多成功人士,在他的公司裡,他用的人不都是老老實實的,也有些人腦子比較活,能夠搞些供銷,但是他不害人,把他培養成一個對公司非常有用的人,實際上這就是“體相用”,那麼就會讓別人另外產生一種境界的出現。

所以我們的本性是非一非二(不是一也不是二),是非空非有,也是非即非離。也就是告訴我們,人的本性不是一也不是二,不是空也不是有,不是得到也不是得不到。得到了,最後沒有了,就等於沒得到。好像這件事情你今天只有這條路,當你想出另外一個方法的時候,就產生第二條路。很多人說“我想穿了,這個事情我空了,無所謂了”,實際上這件事情還沒有空。你說“我想不通”,實際上這個事情最後總歸會解決的。就像我們年輕的時候有很多事情想不通,但是我們今天已經想通了,已經沒有了。我們年輕時候、少年時代,那些無知愚昧、那些自以為有能力去戰勝它的事情,最後被自己搞得一塌糊塗。想一想,你們有多少話說錯,有多少事情做錯,當時恨不得自己抽自己,這就是人,這個是空,非空非有,也就是非即非離,不是得到但是也沒有離開過。

要擁有智慧德能的心,才能駕馭自己的智慧,讓自己在這個紅塵中不被染著。師父跟大家講這一點就是告訴大家,心怎麼樣能夠有智慧德能。智慧德能就是:要有超過凡人的智慧,又要有自己的道德和品質,所產生的一種能量、能力,就是要遠離執著,你這個人就會有智慧德能。這就是師父教你們的,一個人一定要遠離,不要把自己的心執著在某一處。比方說,人家說你身上有個毛病,“我又沒這個毛病”,其實並不是說你這一個毛病,是指你整個系列的毛病。比方說你這個人很喜歡找理由,“我今天又沒找理由”,你昨天找了嗎?你去年找了嗎?你過去找過沒有?這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去執著在某一處、覺得自己是對的,那麼就不會有妄心。所以當別人指出你缺點的時候,沒有妄心的話你就會圓融。很多人腦子裡就想出很多理由來解釋,到最後就不能圓融自己的一生。總是活在解釋中的人能對嗎?天天找理由,天天執著,他的心能圓融嗎?就像一個人天天做自己對不起別人的事情,他的心不能包容,不能圓融。當心整天執著在某一處、有所住心的時候(就是心住在某一個想不通的問題的時候),視野就變得狹窄,看不到很遠,心就變得孤獨,因為覺得別人不了解你這個問題,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因為你不能想通,你就看不清世界的本來面目。世界的本來面目是什麼?無常。有什麼東西長久的?

心是修心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修心的人把心稱為第六意識,其實這個第六意識的根子就是第七意識。第一意識——感官、感覺所產生的意識,如果不在第七意識中生根,就改變不了第六意識。所以這個根還是在意識的種子開始種下,是在第七意識末那識,然後經過它的辨認、確認,產生的第八意識就是阿賴耶識。

師父上次跟你們講阿賴耶識就是心王(心中的一個王,八識心王),今天跟大家繼續講八識心王。上次跟你們舉過一個例子,比方說一個蛋糕,你的第六意識產生了,認為這個蛋糕很好;然後第七意識就認識到“蛋糕是甜的,是香的”;然後這些意識產生的種子就進入了阿賴耶識,就生根在第八意識當中。所以以後只要看見蛋糕,第六意識直衝第八意識,看見蛋糕就知道“這是甜的、香的、好吃的”,這就是在心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意識。

在人間的前五識叫扶塵根,扶塵根就是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識,就是扶塵根在大腦,第六意識剛剛接受、看到。比方說師父今天看見台子上有花,這花蠻漂亮——眼睛看見了,蠻香的——鼻子聞到了,然後第七意識就是扶塵根在大腦和心裡當中傳遞著意識的“花香、好看”這個腦電波。然後第八意識的扶塵根就開始進入了心裡、內心當中。所以當你一看見花,你就會覺得花就是美麗、好看、很香。為什麼很多女士喜歡花?因為女士都愛美,因為女士都喜歡香。這就是存在於內心深處的第八意識。知道了這些,你就會慢慢地理解,這個世界的種種色,不管什麼樣的變化,不管種種色、種種心,它都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