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8日 講述

佛經就是這麼地經典,如果證悟成道的人,能善分別一切法相,他們雖然心中知道,唉 這個事情,哦 吵架了,這個好還是不好,有這個意念,但是他雖作意而不著,也就是說我雖然有這個念頭,但是我沒有進入這個執著之相當中,所以說空,師父上幾集跟你們說到空,還有無相 還有無作,你這個人心空了,你知道一切是緣分了,你不會去參與在人家家裡吵架的事情,你就空了,你空的話 你是不是無相,你覺得太太好還是人家先生好,無相 不著相了,因為我是太太的朋友,那我就說太太好,因為我是先生的朋友,我就說先生好,不著相了,然後你就沒有作為,你也不會去講別人不好,你也不會去勸架,你只能笑笑,這個你很明白的道理,那麼這個就是佛經上講的三解脫門。

那就上次師父跟你們說的解脫門,因為你能善分別,你用這個如如不動的善分別因為你當下你自己性空了你不會為人間的一切去著相,所以這就是第一義,什麼意思,就是佛學的第一義諦,就是真諦,真諦是什麼,就是我們講的要三解脫門,因為它本身是空,所以它無相 所以它無生,心經當中就是講的無生無相,所以佛學的真諦,並不是說形而上的道體,形而上的道體就是說,不是形式上的我們說佛道的體現,而是真正的內心的一種智慧的體現,所以現代的哲學解釋,學佛人經常講的本體是什麼,其實本體就是你的真諦,就是你心中的,認為這個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的,就是你的本性當中的真諦,而任何人不能改變的這個真諦,所以說真理 就是這樣,所以人家過去經常說歪理十八條,真理就一條,就這個道理,因為你心中有真諦了。

所以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如果你今天能夠善地分別所有人間,就是你善地來解釋世界上的一切法相,就是一切的現象,這就是你心中的第一義而不動,也就是說你如如不動的本性,你知道的真諦,所以怎麼樣也不會改變,就第一義諦,所以凡夫心意識的境界,它是隨外境而變化,別人說這個人好,你就說這個人好,別人說這個人壞,你可能跟著他一起說壞,而一個有智慧的人,他心淨 心自己淨下來了,他可以度到諸禪,什麼意思,就是心淨已度諸禪,當你的心明白了真諦之後,你的內心就有禪定了,所有的禪定都會出來,所以 已於諸法得自在,你對人間所有的法相,發現的所有的相,實際上你都能夠看破,你能看穿 你能覺悟,你當然得大自在了,比方說兩個人吵架 吵了半天,你笑笑 你想到了這是因果,明天他們會好的,過幾天你再去看,他們兩個保證好得不得了了,你知道這個義諦,你怎麼會捲入到這種矛盾之中,所以 能善分別諸法相,就是你的行為和作為。

為第一義而不動,所以佛教為什麼叫我們如如不動,不要因為別人說什麼,而改變自己的觀點,不要別人在做什麼行為,而改變你自己的初衷,不要因為別人在想什麼,而讓你內心跌宕起伏,這就是師父告訴你們的,你們可能看見別人說什麼,你說我要克制 這個成立,如果你說別人在做什麼,你看到了 你聽到了,你說這是事實,別人在想什麼,你說我沒有看到 我也沒有聽到,我也沒有看到他做什麼動作,我也沒聽他說,為什麼我會這麼生氣 這麼難受,因為別人的思維會影響到你,因為別人的思維在非常微妙的,一個人生內心的展現當中,他會以微妙的表情和微妙的行為,讓你感受到他,對你的忌妒或者對你的瞋恨,或者對你的讚揚,這就是心理學上講的,就是Body language,就是語言 肢體語言,所以人跟人 而且心有靈犀一點通,這個靈犀實際上講的就是,我們第六意識,眼耳鼻舌身 那是五個意識,它這個是單一的意識,而第六意識那是全方位的意識,他的感受,他跟這個人一接觸,他就知道這個人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人家沒有講過話,但是你就知道他今天來是來者不善,這就是人的靈犀,就是第六感覺。

我們要懂得這些之後,我們要如如不動地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懂得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虛幻的,我們只有找尋到佛的境界,自在而不執著,我們才能自在而不執著,我們才能知道這一切都會過去的,就算我今天再大的困難,明天還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明天,我今天再大的煩惱,明天就沒了,因為這是無常的,這是用正能量的無常來解釋你的人生,而不是你天天混日子,覺得反正這是無常的 我無所謂,所以是故稽首此法,也就是說,懂得這個四聖諦的都要好好地稽首,我們說稽首皈依蘇悉地,也就是說稽首就是磕頭,心經裡邊講到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就是你見到的人間的色受想行識,你怎麼樣把自己的意識也能照空呢,就要有般若力,般若力就是智慧。

好 今天給大家,因為時間差不多了,所以師父想下一次繼續跟大家講,心經裡邊的照見五蘊皆空,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最後 師父也要跟大家講個故事,人間的一善解百災,所以很多人不要以為做點善事,好像沒有功德,在藏經當中有一個印度人,他在馬路上 在花園邊上撿了一朵花,他沒看見過這朵花這麼漂亮,花是金黃色的,金黃色的 非常莊嚴,他想先插在自己的腦袋上莊嚴一下,所以過去人家說,撿到一朵花插在自己的腦袋上,非常莊嚴,為什麼 好看,大家看見你 哎喲 好啊,這是莊嚴,後來一想,我這個腦殼是無常的,他就是說自己是無常的,然後再一想,我要是死了,這個腦殼就被狗吃了,或者被狐狸吃了,或者其他動物吃了都不一定,嗯 不配戴這朵花,所以他就沒有把自己這朵花,放在腦殼上。

他用手捧著這麼一朵漂亮的花,走到寺廟去了,他看見釋迦牟尼佛的像,非常地莊嚴,他就念佛,大家知道什麼叫念佛嗎,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就這麼念,唸了之後,因為他念佛的這個功德,他身上突然之間發熱,每個毛孔都張開了,熱得不得了 非常舒服,像我們現在學佛人念經,念得好的也會渾身發熱的,在供花的時候 他想,他說 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是非常有智慧的,佛是福慧兩足尊的,就是福慧的,都有福 又有福 又有慧 智慧的,佛一定能加持我,我以這樣的心來供養花,佛一定會加持我。

供養完了 他把花放到佛陀的前面,然後他就說,我供養花究竟有多大的功德,他就在想,我供養這朵花給佛陀,有多大的功德,心裡就衡量供養這朵花的功德,他自己不知道有多大功德,他就找到一位比丘,這比丘就叫和尚,他就說,大德啊 我剛才以這樣的心情,我身上有這麼一個,馬上每個毛孔都熱的反應,以這麼一朵花供養佛,你看一看 功德有多大,這位比丘說,哦 我剛出家受戒不久,只知道離開世間的痛苦,其他的我都不知道,我也沒有什麼道德,也沒有什麼讀過經,也沒有讀過書,你問我這個,我沒辦法回答你,你去找一個讀過經的法師,去請問他,看你這朵花供養了之後有多大的福德,他又找到了一位讀經的法師,師父 師父,就問 我這朵花供養了 有什麼功德,這個法師就告訴他,你供這朵花多大的功德,我不知道,我也沒有神通,我只是在念經,我自己求福德,供花的功德 經上說是有的,你這枝花供的功德多大我不知道,你去問坐禪的,那邊有個坐禪的阿羅漢,他有神通,他是證得了阿羅漢果的。

這時候 佛陀涅槃之後還沒有多久,剛剛涅槃,證得了阿羅漢果的道人,得道之人有很多,於是 這個供花的人,他就走過去問了證得六通的阿羅漢,他就問,大德 大德,你已經得了阿羅漢果了,你能告訴我,我供花有多大的利益嗎,這位阿羅漢就入定了,一入定就魂魄出去了 觀察了,觀察完畢 他就說,我看到你供養的這朵花,你身體的報身捨了之後,你會受到天上的福,也就是說你死了之後,你會受天上福,你的一生至千萬億世,也就是不停地這一世那一世,千萬億世,這是一個大劫,從一大劫到八萬大劫,你的福 就是因為你供了這朵花的福,還沒有用完,以後的我就不知道了,他有功德的,因為阿羅漢的神通,是能夠看到八萬大劫,所以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在人間,有些人通靈,他只能看到地府 而看不到天上,有些人只能看到鬼 看不到菩薩,而有些人能看到菩薩,他不一定看得到鬼,這一切就是,有待於他修心的功德的大小,因為阿羅漢的神通只通到八萬大劫,再上去他不知道,邊上圍著湊熱鬧的人,大家就問阿羅漢,來問問他 問問他,師父 師父 師父,你老人家有神通啊,你答覆不出來,你能不能到天上去問問彌勒菩薩,就是讓他再跑到更高的地方,去問菩薩去,於是這位阿羅漢一入定,坐在那裡入定了,他的靈魂神識就到兜率天,去問彌勒菩薩,他就,魂就上去,彌勒菩薩就說了,這個人只受世福,就是這個人只受到了世間的福報,果報還沒有盡,就是因為他供養的花大到,受到的世間的福到現在還在有福氣,果報還沒盡,這種事就是,彌勒佛就說,你們要問的這種事,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就是只有佛,或者只有佛才能究竟,佛才能探索到,究竟這朵花供養有多少福氣,一切補處菩薩都不能究竟,大家可能念經的時候,經常念到補處菩薩,其實補處就是後補位,就是說還沒有到佛的位置的,補處菩薩就是後補位,彌勒菩薩的意思,這種事情只有佛才能知道究竟,連一切補處菩薩都不能究竟,都不知道,都看不到底的。

彌勒佛笑著說,你等我下去成了佛之後,我再來跟你說,彌勒佛講笑話,就是說,你等我到了人間去救人之後,我成了佛了我再來告訴你,這個故事就是告訴你,我們小小的 用一個心情,心情就是我們要供養佛的心情,去供養一朵花,彌勒菩薩都說不盡他的福德,供養一朵花就有這樣的功德,布施的功德,你知道會讓你隨心所欲的,你今天布施了一朵花之後,你很多事情都順利了。

在物質當中,在我們人的眼睛當中,他還把它看得很重的,他說 我要布施花,我能夠物質隨緣,但是在菩薩的眼睛當中,菩薩不會把它當成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因為菩薩覺得供花那是正常的,所以這個故事就是告訴我們,我們不管供養什麼,就跟這個剛剛說的這個居士一樣,你要用心來布施,你覺得自己不夠位,我要把這朵漂亮的,他認為非常美麗的金色的花朵,我要供給我們偉大的佛陀,你不單單是這朵花的供養,因為你要法供養,師父告訴你們什麼叫法供養,就是用心來對人家好,用心來供養別人,就叫法供養,因為你這樣的供養,你不會貪著世間的福德,甚至連智慧你都不貪,但是你不貪 它會不會有,你們都知道了,這個故事就告訴你們,只要不貪,你無量無邊的功德,無量無邊的福德和智慧,你每一個事情的供養,都要好好地用心的話,你一定會成就你的佛,所以這個功德沒辦法說了,小小的供養我們偉大的佛陀的一束花,惟佛與佛乃能究竟,也就是說只有佛才能知道,這朵花到底有多少功德,而我們人是不能知道,這朵花供養有多少功德的。

這個就告訴我們,我們學佛的人要懂得用心,就是我們做什麼事情要深,要用心 內心來做,所以就是心經裡邊講的“行深”,行要深,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當你在做這個時候,觀世音菩薩說,你才能照見五蘊皆空,也就是說你學佛越認真,你越能照見五蘊皆空,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地學佛,能夠照見五蘊皆空的話,你就能夠得到正等正覺,以後還能成為佛,無上正等正覺,好 今天就跟大家講到這裡,希望下一次能夠再跟大家講,怎麼樣照見五蘊皆空,好 今天就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