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 講述
好 今天繼續給大家說《白話佛法》,我們學佛人,學佛念經首先要用心,心是最重要的,無心念經很難感應,你看很多人念經,嘴巴一閉,這麼念,他沒有用心 那感應力就不夠,你每念一遍心,你要得到菩薩的感應的,所以念經就是念心,我們平時做人就是這樣,你說你念經,就猶如放一本經書在你邊上,你說你有一本經書在邊上,你很難感應,因為經書沒有用,因為你沒有去念它,你念它的時候你要用心,你就會有感應,所以持經人的用心,就是在你意念起來的時候,我要念經了,你的意念起來了,這個時候你的心就開始動了,動的是佛心佛念,動的是什麼心呢,是無相無名,因為在念經的時候人是不著相的,心中沒有任何需求,心非常地安靜,所以念經就是念心,如果一邊在眼睛到處亂看,一邊嘴巴裡在念經,你說這個一遍經文出來,效果就是差很遠很遠。
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懂得,名相 不執著名相,然而名相當你不執著的時候,它是非常地清淨的,你說我們不為名 不為利,我們不執著於名相,我們人是不是非常地高尚,很乾淨,猶如一朵蓮花,它在成長的當中,實際它長勢非常好,它像一朵蓮花,就長起來了,但是雜念進入了我們的心中之後,你念經為什麼有相地去念,有目的地去念,那麼就猶如你的蓮花邊上,生出了很多的花枝,而且這些花枝如果無人剪割,沒有人去割 把它剪掉,你一定會影響到蓮花的繁茂成長,所以真正地念經要無相無名,我們現在很多人做什麼事情,都是要有名 著相,因為我有所求,我求這個 我求那個,他都是心中有一個目的去做的,所以人在這個社會當中,自生自滅也好 自取生滅也好,實際上為了一些利益,為了一些虛幻的看不見的利益,慢慢地人的正智就被埋沒了,正智就是正確的智慧,就會被埋沒了,那這個時候你沒有正確的智慧,你就很難辨別哪些是煩惱,哪些是欲望,哪一些是應該防止的,那麼你慢慢地就離開了般若,很多人為什麼整天被煩惱所困,他早就遠離了般若智慧,所以 不見性者不信佛陀的。
一個人如果看不見本性,看不見一件事情的真正的根基,就是根底,就是說我們像做一件事情一樣,你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很多人說我做義工,我只是為做義工而做義工,我因為家裡有一個親人正在醫院裡,我想讓他身體好 所以我來做義工,這個不是你看到了根本,而是應該你懂得看到了根本是什麼,根本就是你見性,因為我今天為了救度眾生,因為我把自己的家裡的親人,哪怕在醫院裡的親人,也看作是一個眾生,我今天學佛在救度眾生,我相信佛陀,相信觀世音菩薩,我學著觀世音菩薩在救度眾生,那麼你就是見性者,若見性者視之為佛,如果你這個人見到了本性 你就是佛,你做一件事情,你想到這件事情是為了眾生的,是為了救更多的眾生離苦得樂,那你就是菩薩 就是佛,所以 識佛之人才能信入,如果你一個人僅僅為了我們說拜佛,為了家裡經濟好一點,為了自己所求,那你還沒有信入,還沒有完全信佛,只是為一些福德而求。
所以佛不遠人 而人遠佛,就是說佛永遠在我們身邊,你只要想到佛 佛就來了,而我們人很多的毛病就是想不到佛,你看我們現在有很多佛友,白天念經 念佛,到了晚上做噩夢的時候,他也很自然地叫 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馬上醒過來了 遠離惡夢,但是我們有很多人,根本腦子裡平時沒有想到菩薩,所以等到他碰到困難的時候,他也想不起來第一時間要求菩薩,等到他做惡夢的時候,他也想不到,我第一時間,我必須先要求得觀世音菩薩,所以即心即佛,你的心就是佛,你今天能夠有這個心 你就是這個佛,你今天能夠解脫,就是因為你沒有離開佛,所以佛不遠人,就是告訴我們,因為我們人迷失了自心和自性,而我們不知道,我們離開了菩薩 我們不知道,所以人就遠離了佛法,就相當於一個人,明明應該懂這件事情的,但是他為什麼做不到 他不懂,因為他迷失了方向,你今天喝酒開車,你明明知道這條路是對的,但是你開開開開 你開錯了,別人攔住你的時候,你說 哎 我本來應該這麼開的,我怎麼會開到那裡去了,是你離開了你原本的道路,而不是這個道路離開了你開車的意念,所以佛是心作,就是我們心,很多人問師父說,師父 佛在哪裡,佛就在 遠在天邊 近在眼前,就在你的心裡,你只要低頭一看,你就看得到你的佛性,迷惑之人他總是在書本上要找到佛。
所以很多人說,佛 哎呀 在哪裡,我看看書就知道了,書上的佛那是寫出來的,是文字當中你在需求,而真正的佛性是在你的心裡,自心而作的,所以一些迷惑之人,他總在各種形式當中求佛,就像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 他看得見佛的,那麼大家都很羨慕他 說,哎喲 你看得見佛,我問你 你看得見佛嗎,佛就在你心中,你為什麼自己不好好看看你心中的佛,當你正知正見的時候,當你明心見性的時候,當你自己覺悟的時候,佛已經在你心中指導著你了,所以覺人向心而覺 迷人修因待果,一個迷惑的人,哎呀 總是在修啊修啊,我要修到看到佛,我要修到離苦得樂,實際上 在你修心的時候,你這個善因種下去了,你用不著等到這個果的,果自會來的,當你做件壞事的時候,你這個因種下去了,果報一定自受,如果覺悟的人,你只要問問你自己的良心,這件事情我能不能做,如果不能做的話,你的心就是在覺悟當中,覺者就是佛,當你心中明白了,我想通了 我開悟了,那你就是佛在心中。
所以師父希望你們,悟人了無心相,開悟的人 你想想看,他根本不要去天邊尋佛,佛在心中,所以我們平時應該修因懂果,而不應待果,不應該自己做了因都不知道,天天還等待著果報的現前,很多人說 我去年來求過菩薩,菩薩怎麼到今天還不給我感應,迷人執物 守我為己,一個迷惑的人以為這個東西是我的,在這個世界上 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他不知道本來就無我。
你從哪裡來的,從你生出來之前 你在哪裡,所以你把你的家庭 你的親人,你的名 你的利,還有你的煩惱,還有你的自我的生死,你都當成真實的,哎呀 這是我的,那麼你慢慢地就會執迷了,就會執著不捨得這些名利了,你放不下了,想一想 你來的時候帶來了什麼,所以覺悟的人他不會迷惑的,他知道這個世界一切都是,我們暫時地擁有 暫時地借來的,所以不會永遠屬於我的,所以他處而不染,他不染著,無處不是佛性,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當中,哪一天 哪一件事情 哪一個時辰,不是在佛性當中,所以無處不在西方,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懂得,一個想不通的人整天地在執空,就在執著地空,為什麼,這個是我的,以後會沒了 怎麼辦,我會很痛苦,他又執著空了,所以真正理解空性的人,他不會去執著這個空的,因為他知道今天的擁有,可能再過一段時間,這個也是沒有。
所以真正的空是完全地放下的空,見性了 你明白佛性了,你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空性,人只有懂得不執空,我也不執有,我中觀,我沒有對這個空執著,我沒有執空,也沒有執著我今天擁有的東西,你就沒有兩邊,沒有兩邊就是心空,心空就會沒有,心中就沒有空性,心中也沒有執著有,舉個例子,今天你們擁有的家庭,百年之後這個家庭就沒了,我不執著這個家庭,但是我也不執著以後這個家庭沒了,我來不及把這個家庭就破壞掉,所以這個就是叫中觀,我們不能心空相滅,有嗎 有的,空嗎 是空的,兩個都有 兩個都不能滅度,只能惟有中性,一個有智慧的人見自己的本性,能夠見到自己的本性,因為本性即空,看到的這是虛空,也是一個空字 但是它是虛的,所以我們人不能有四相的執著,你執著於人相 我相,壽者相 眾生相,這個四相的執著,那你慢慢會毀掉,你心中的本靈的智慧和般若。
所以在這個世界上,用通俗的話講就是,一切讓你喜歡 讓你悲傷,所有人間的情,它都是虛空的,它到最後都是沒有,它有時候像一張網一樣,我們自己用了執著 執空和執有,來慢慢地編織了這張網,來慢慢地主宰著我們,每天的悲傷和幸福,是我們自己的感受,我們自己的悲傷和幸福,每一天的愛情 友情,兄弟情 父女情,每一天的母子情和朋友之情,每一天執著在裡邊,覺得這是我執,這是我應該擁有的,所以一旦失去就會痛苦萬分,我們說只要有因緣的一定會相遇,但是相遇也是個因緣,因為因緣也會失去,所以緣分沒了就慢慢地失去了,但是在失去之前還會有業力的感召,也就是說 你在行緣的時候,在進行你這個緣分的時候,你還種下了更多的業果和業因,為什麼會有業緣呢,那是前世的累積,所以我們這一世等於重新地上演了,上一世上一世的故事,精彩啊,很多人一碰到這件事,突然之間會感覺到很憂傷,實際上他觸碰了,他八識田中的前世的果。
所以 我們就像看電影一樣,不停地在轉換人物,我們人前世的生活和今世不同的生活,前世的人物,和今世你所處在的不同的人物,實際上都在重回 就是在輪迴,所以今世有的時候我們相見了,似是而非的相見,好像認識又好像不認識,所以不必去執著,因為這一切都是緣分所為,菩薩曾經跟我們說過,是空 是無相 是無作為,就是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一切都是空的,這個世界你做任何事情,到最後你不要著相,它是沒有相的,你是無作為,你沒有做任何事情,空就是無相 無相即是無作,所以若空無相無作,你的心就沒有意識的存在,這個就是等於三個歸於一解脫門,就是用這三個 空 無相和無作為,成為一個解脫門,就是三解脫門,今天講的比較深一點,所以師父跟大家稍微要做些解釋,菩薩就是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一切是空性無常,因為它無常的 它會結束,這個結束了之後,是不是你過去的所擁有的一切,是不是變得沒有了,那麼就是無相 你沒有了。
舉個簡單例子,我們小的時候 我們拍過很多照片,我們有很多美好的記憶,和那些非常不愉快的記憶,這屬於相,那麼我們今天知道空,因為它終有一天會空,空了之後 它就屬於無相,所以空無相 因為空了 無相,你沒有這個記憶了 你已經無相了,我問你,你小時候很多事情 你做過沒有,做過,做過在哪裡,無作,你做了哪些有為之事,曾經做過哪些事情,無作為,所以就是告訴你們,這就是三解脫門,把自己怎麼樣來解脫自己內心的束縛,能夠懂得,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現在不可得,就是告訴你們 若空無相所作,如果我們說這個世界一切是空的,而且是無相的,而且你沒有作為過,沒有做過這件事情,你說你哪來的心裡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