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日講述

很多高僧大德看到很多人,整天笑嘻嘻,因為他們知道人就是自作自受的來去。因為自己作孽自己受,自己想出來很多方法來讓自己痛苦,一想到就會難受,都是自己造因。所以自受因果自存在,因果是自己背、自己受。那麼慢慢地佛法裡就產生了“生滅自由”。想通了,心就自由了;想不通這件事情,心就煩惱了。舉個簡單例子,身體不好的時候,你想不通:“為什麼別人都不生病,而我要生病?”當你想通了:“他們生病的時候我沒看到,他們生病的時候比我還痛苦,只是我沒感覺。”這時候你想通了,自己就舒服了。首先醫治你的病體、心病;然後慢慢地,你滅度了煩惱,你的病就會離開你。如果你把煩惱揪在心中,不能放下,執著地想“別人沒生病,就我生病這麼多”,你會越想越痛苦,這個病就離你越來越近,你就不能把這個病因和疾病泯滅掉,你就活在病因中。

佛法告訴你們,當你滅度了這個想法之後,開心了;但是轉一圈,一個小時、兩小時之後,可能這種想法又開始自生;自生的想法出來之後,又要靠自己內心的智慧自己來把它滅除,叫自生自滅。心的生出就如來者,就像來了。煩惱來了,怎麼辦?無所從來,無所從去,自性本空。就是告訴我們:佛性,無所從來,不知道從哪裡來的;無所從去,佛性我們本來就擁有,不是去找來的,它本來在本性中有了。很多人修心,到處去學,把你的良心修修好,你就擁有了佛的本性。你對照一下佛所說的佛言佛語,是不是內心良心真實的寫照?

我們擁有佛性,我們就擁有了人性,就擁有了智慧,那麼就擁有了本性。其實本性在我們的內心從來沒有失去過,也從來沒有擁有過,因為它本來就有的。就像一個人生出來,鼻子、耳朵、眼睛本來就長在那裡。比方說從來沒看到自己鼻子的存在,當兩個手把自己的鼻孔捏起來的時候,這時候就感覺到鼻子的重要了,因為不能喘氣了。實際上,鼻子本來就擁有,沒有因為不重視而失去過,也不是因為重視它,它鼻子才在臉上存在。就像我們內心的佛性一樣,從來沒有失去過,也從來沒有擁有過,因為在自性中,它是空性,所以佛法才把這些稱為緣起性空。

《心經》告訴我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實在空生空滅中,生出來也是由空變成色,由色又變成了空,也就是雖然有空,實質無空。什麼意思?比方說,你腦子裡今天知道要聽師父講課了,“我腦子裡現在不能動雜念,我要空空空”。你空了嗎?空了,你聽師父演講的時候,當然跟著師父的語言在走,你心中是空了嗎?空了。但是實質上,你心是有個條件的,你不是“完空”——沒有完全空,因為你在進來之前還想著“我要好好地聽,我要多學一點,聽完了我要做筆記,我要在生活中去踐行佛法”,這些就是你擁有過的,不是完全空。這就是自性中是空性。所以雖然有空,實質心中還是沒有完全空;雖然有滅,實質上沒有滅。今天來了,“我一定要好好聽師父講課”,好了,這個“我一定要好好聽師父講課”是不是實質無滅?如果真的空,走進來想都不想,什麼都不想,就真空了;走進來“我要空,我要空”……就像師父教你們念經一樣,你們實在空不下來,可以腦子裡想“我要空空空”,念了十下,腦子真的空下來了,但是這個空是強制自己內心不要去想像某一個物體、想像某一個思維,來控制自己不要讓雜念進入自己內心,保持它的純潔性。這就是實質無滅,雖然是空,但是空裡面還有色,所以空即是色所以空和色實際上沒有絲毫差別。師父繼續舉這個例子,今天你來上課,你說“我一定要好好聽,腦子要放空”,這個思維實際上也是一種空性,只是控制著你的語言和行為。那麼真正當你坐下來空的時候,沒去想這些的時候,實際上你腦子裡因為有過“我一定要空,好好聽師父的演講”,還是有色在裡面。

猶如唯識論講的,你的意識、你今天擁有的想像的所有的,都是你的心所造。今天心想了什麼,心就發現了什麼。舉個簡單例子,內心像面鏡子,想像某一位菩薩,內心鏡子裡會產生一尊佛,然後你就特別開心,心中有佛,看見了這尊佛,好像是有的,實際上是想像出來的,這就是空即是色,這就是心能造萬物。如果你想像心中“我今天著魔了”,那麼你內心一面乾淨的鏡子中就照出了魔形魔樣,然後就開始想像那種披頭散髮,等等,就會產生恐懼,這就是心能造萬物。但是造了萬物,心同時也能滅掉萬物。

所以菩薩讓我們何必去造作空色法呢?一切自然來,一切自然去,不要去逼著自己做某一件事情。因為這個意識逼著它,也有色在裡面。這個有色世界,就是讓你去執著,讓你解脫不了,讓你在空色中造作諸法。什麼叫空色?本來人本性是空的,但是又有色,想“我今天一定不能亂想”,就是有色。空到底的真空的話,“我不要想”——連這個都不想,連這個都沒有想過。你想什麼?有什麼好想的?難道走過銀行門口,你說“我不能像壞人一樣偷東西”?一個好人走過銀行,從來不會想到去偷東西的,這就是本空。所以佛法界講,實際上一切色空皆隱藏著妙法。妙法就是怎麼樣轉換意識。唯識論就是講轉換意識,讓意識能夠成為大乘佛法的一種境界,能夠超脫自我,能夠境界提升,能夠忘我,能夠無我,能夠去除我相的人,才稱得上大乘境界。

何為空?我們經常說“空了”,那麼什麼叫空呢?過去的思想曾經想過了,想過的思想現在不去想它了,把想過的東西已經忘記了,已經成為過去了,在八識田中已經不復存在,那麼就是過去了,就是“何為空”——就會空。舉個簡單例子,你曾經戀愛的人讓你這麼痛心疾首,當你老年七八十歲的時候,因為這些已經想過了,已經是過去了,已經忘記了,已經在你記憶中不復存在,那麼這時就叫空,已經想不起來了。同樣用這個空性,你去想一想“我以後能夠幹嘛?我以後年紀大了怎麼樣?”這個想像出來的東西是不是空的?因為你還沒到以後,因為還沒有到未來,所以未來也是空性。這就是為什麼《金剛經》說“未來不可得,過去不可得”。當然,你想像未來的某一種人和事物,它也是不復存在的,它是沒有的。舉個簡單例子,很多人會有想像,坐公車,年輕人會想像“我這個位子空了一個,待會兒上來一個年輕的坐在我邊上多好,最好是異性”。這就是人的思維,他的思維在糾結著空,他覺得沒空,現在他還在沒有“空”當中,在執著著一些想像力和意識的存在。現在所有做的事情沒有一個現在,因為剛剛說現在——就像師父現在剛剛跟你們講“這朵花非常美麗”,這個例子還沒過,這句話是不是變成過去了?師父剛剛在三秒鐘之前講的。你們現在玩手機最清楚,兩秒鐘之前剛剛給你發的,瞬間回了,一秒鐘。所以一切都為空。

所以《金剛經》說未來是空,現在也是空,過去更是空。經驗告訴我們,在宇宙空間是沒有過去的。我們活到今天,不能再去想過去的事情,因為過去只是一個瞬間。就像現在,如果你們知道、做夢做到曾經有過的前世,那是一個瞬間,已經是空性。沒有未來,也沒有現在,因為這些空性不代表你現在,而現在又很快地變成過去。所以人就是在這種空性中無法把握自身的境界。人為什麼會糊塗?有時候像做夢一樣開心,有時候像活在地獄般痛苦,因為他不能琢磨未來、過去和現在。讓我們人的思維慢慢地流逝在空性中。為什麼很多人說“走入空門,離開紅塵”?因為這個是空相,“我對這個世界已經徹底絕望,不想活在這個世間”,等等的一切,這就是一個造成人迷惑顛倒的基礎。這就是他不懂得未來、現在和過去這個架構,實際上都流逝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