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日
好,謝謝。今天繼續跟大家說《白話佛法》。
我們偉大的導師釋迦牟尼佛在29歲那年出家,弘法悟道時只有35歲,當時到底悟出了什麼?佛陀悟的實際上就是“緣起性空”。其實學佛的宗旨——我們到底學佛是學什麼,宗旨就是告訴我們,世間的一切人和事都是因緣聚散,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慢慢地就會聚散。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無常是一種變化的現象,就是讓我們看懂,這個世界上,當你擁有的時候就意味著失去的來臨。
所以緣起性空就是告訴我們,每一件事情的出現,在人間都會發生變化。所以我們人很多時候就是對一件事情認為它不會變化,所以執著。菩薩告訴我們每一件事情,每一個人,它都會出現變化,因為這是因緣,叫因緣。由一切的人到最後變成無人,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緣起了”——你這個人生出來了,到了最後,變成無人了,那麼這個人走掉了;由一切事變成了無事,這個事情開始發生,到了最後這件事情沒有了;由本來的有一個“我”字(當你生出來之後有一個名字,你叫什麼名字,這是一個“我”字),最後變成了無我(名字沒有了)。它都是在變化當中存在的。這就是菩薩告訴我們,我們人活在世界上,要對事物,懂得它的因緣果報,因為一切都在緣起性空當中,都是在變化當中存在的。佛陀就是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和人它是不變的,今天這樣,明天那樣,沒有一天它是不變的,沒有一個事情它是不變的。所以這就是佛法經常講的:緣起了,性就空了;性空了,緣又開始起了。這就是告訴我們這個原理,讓我們懂得,有緣分了,就意味著這個事情一定會有很快結束的一天。所以很多人說緣分也好,其實只要有緣起了,它到最後的本性就是空的,一定會結束。所以很多人在人間覺得“哎呀,我做了這個位子了,我可以永遠做下去”,非也;“我今天得到了這個東西了,我可以永遠擁有它”,非也。世界上很多東西到了最後,它顯現的都是空性,是沒有的,是空性的。
所以佛法教導我們,就是你對人間的苦、快樂、順境、逆境、榮辱……所有的境界,你不要看得太真實,它都會轉變的,它都是無常的。所以《金剛經》讓我們視作夢幻泡影:像做夢一樣,醒過來就不見了。一切都在變化當中。就是告訴我們,我們人間的一切都不可得的。你們過去年輕的時候,擁有了很多別人沒有擁有的東西,你們曾經做出過很多別人沒有做到的事情,但是這一切猶如夢幻泡影,因為它是個……根基上講就是無常。所以佛陀為什麼叫我們作無常觀?實際上就是讓我們在實際的修行當中能夠認識到,人間的一切沒有真實意義的所在,一切都是虛幻。所以你看我們人的痛苦,就是在於我們以為這件事情可以很長,最後變化了之後痛哭流涕。為什麼會變化?為什麼會好好的一個人會變成這樣?為什麼這個人本來出去的時候好好的,後來出車禍被軋死了?為什麼這個人跟我生活了這麼多年,突然之間他就拋棄了我?一切的為什麼,它都是沒有真實意義的存在的,因為取決於這個定義是無常。
這就產生了讓我們要學會放下,所以佛經就是讓我們要學會放下。你既然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它不會長久的,那你為什麼不能把它放下?這就是人應該提高自己的境界,不要對人間的事物去執著,覺得“這一定是我的”,而且要學會隨緣消舊業。今天你已經是一個大人了,你就不能再去斤斤計較,或者忘記不了年輕時候那些無知所造成的業障;你現在成為大人了,你就不能再去做那些無知的年輕人的事情。這就隨緣消舊業。所以師父跟你們講,你不造新殃,不去造新的殃,講到底,就是要自己懂得理解、懂得總結:這個世界上不管給你帶來的什麼緣分,它到最後都是空性的,給你帶來的苦,它最後也會沒有,給你帶來的快樂,到了最後也會沒有。你不要去執著於那些當時得到的緣分。
所以一切認為本性應該存在的東西,都是會變化的。所以年輕人在一起談戀愛總是說“哎呀,海枯石爛心不變”,你知道什麼叫海枯、什麼叫石爛嗎?你經歷過沒有?在這個本性的性空當中,它們都會產生變化。所以一切萬有諸法,一切宇宙現象,所有你看見的、你聽到的、你曾經做過的事情,是因空而有,最後都會沒有,沒有之後又會產生。這就是佛法讓我們懂得,這個世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執著人間的所有的物和人,你就遠離煩惱,你就會遠離顛倒夢想。所以師父跟大家講,就像一個房子,如果空了,你才能儲存萬物;你今天沒有真的空了,那你這個房子就放不進很多的東西。這就是我們說,你就沒有了萬有的緣起;只有性空了你才會有緣起,只有把自己的心和雜念去除了,你才會有另外的緣分生起。實際上緣分到最後是空的,空了之後又開始有緣分。所以我們經常說,你心不空,你心則不能用;心空了,你才能會性空,你才能善用你的本性,找到你的內心阿摩羅識的佛性。
所以萬法皆從空生。很多事情都是由空開始的。人不是這樣嗎?你空了才會生出。比方說你現在肚子空了,你才會想到吃飯,再生出很多的食物;你今天累了,會生出你的疲倦、倦意,你想睡覺;你今天這方面缺乏了,你才會去研究它,才會去擁有它。所以萬法皆從空生又從空滅。因為你擁有它了,你找到了它了,它很快也會消失的——又從空滅。所以空生空滅,生出來到毀滅,又從毀滅到生出來,它並非是沒有,它是有生有滅,來去自如。想一想,我們人活在世界上,你剛剛想起一件開心的事情,你馬上笑出來了,這件事情就進入你的大腦當中了,你會想到就開心,是不是無中生有?當你聽到不開心的時候,你一會兒就傷心了。這個傷心是你心中本來沒有的,也是生出來的;但是一旦你想通了,它又自生自滅,生滅自如。所以“一切唯心造”就是講的我們人自己在造因,自己在造業果,自己在生,又自己在滅。很多人說什麼叫空性,什麼叫從空而生?實際上一個人到這個世界當中,本來是沒有這個人了,突然之間產生出這麼一個人出來,給你起名字,給你找父母,然後給你開始慢慢地生活在這個世界當中,一直把你養大,你就是從無到有的在實體當中的一個生物。這就是佛陀告訴我們,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實際上和在這個世界,都是一樣的,這就是告訴我們空生空滅。所以我們人為什麼會難受?師父舉個簡單例子,過去有一個辦公室裡邊有五個人,這五個人突然之間他們有一個科長離開了,還有這四個人都想象著自己可以做科長,然後在這個三個月競選期當中,他們做了很多工作,他們每個人有的快樂,有的傷心,有的難過。最後有三個人很痛苦,有一個人在痛苦當中生存著,得到了一點點的看似幸福的,實際上那是一種苦樂。所以在這個世界當中,這三個人從此就沒有聲音了。那麼這個苦和樂都是他自己生出來的,等到三個月選舉結束之後,他這個苦和樂就滅度了,就結束了。我們人何嘗不是這樣呢?剛剛想的想不通,突然之間一想“我這樣不是蠻好的嗎?我怎麼怎麼”,馬上“噗嗤”一下就笑出來了。所以人家說自說自話,自思自想,自言自語,自說自話,實際上就是心理在一種爭鬥和狡辯的過程,包括自己心裡在一種心理按摩的過程。
所以師父跟你們說,菩薩告訴我們,我們有時候要看到這個世界真實的存在,有時候又要想像著離開這個世界後的無我。這個世界這麼多煩惱,你想像著你終有一天要離開這個世界的,無我了,你還會煩惱嗎?這樣一想,你就不煩惱了。就像現在,雖然在這個世界當中,但是我不煩惱,因為我離開了紅塵;當你真正想空了,“我離開了紅塵”,實際上在你的內心深處並非沒有在這個世界來過的烙印,來過的,煩惱都有過,只是滅度了,結束了,境界高了,不去執著於這些煩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