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3日講述

真正能夠理解佛法的人,要懂得離苦了才能快樂。你今天放下了,你捨棄了你身上的煩惱,捨棄了你的貪瞋癡,你才能真正地快樂。所以很多人說“我很好,我很快樂”,全是空的、假的,因為你在貪瞋痴當中,你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快樂。舉個例子,一個腳不好的人,腿腳不好的人,他不能走路了,他一直要拄著拐棍,有一天他離了苦,他不拄柺棍了,他當然就快樂了。是不是快樂了?好,快樂了。但是當他快樂之後,他忘記了腿給他帶來的苦,因為已經沒感覺了,所以他又會為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而受另外一種苦。所以這個例子就是告訴大家,你只要有苦在身上,你是不能夠快樂的,因為痛苦和快樂它不一定是絕對,是相對的。離開了小苦,又有了大苦;離開了大苦,又有小苦。怎麼樣能夠徹底地把苦去掉呢?也就是要離苦得樂,把真正所有製造苦痛的煩惱和貪心、恨心、愚癡心等等一切,全部去除,你才能真正地得到法樂。如果你對某一個苦著相了,那麼你根本就找不到什麼叫快樂了。舉個例子,你嘴很乾的時候,嘴巴很乾了,只要有水,你就覺得很快樂,對不對?平時嘴不乾的時候,周圍有各種各樣的水和飲料,你也不會感覺到很快樂的。這就是佛法的精彩的地方。就是有水,有各種飲料,因為你不渴,你不會覺得你很快樂;因為你渴了,哪怕一點點水,你都會覺得很快樂。這就是告訴我們,學佛人應該怎麼樣來理解你對苦和樂的一種世界觀。我們今天雖然還沒有完全痛苦,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的毛病會給我們製造很多的痛苦,就像師父跟你們講的,雖然你看見了邊上很多的飲料和水,但是你現在嘴巴沒渴,你要想到渴的時候怎麼辦,所以你必須要準備好渴的時候,把水帶上。也就是我們現在修心要懂得無常,它會變化的,它這個苦樂是無常的,苦過了又會快樂,快樂了又會苦。

所以怎麼樣能夠把握這個苦樂呢?最好的方法,首先要理解什麼叫苦,什麼叫快樂,因為它是一種感覺;其二,要懂得,沒有苦的時候,你就要珍惜,你要知樂,就像你們雖然身上沒毛病,很平靜,但是你們要珍惜,“我很快樂,因為我現在沒有牙痛,沒有腿痛,身體還很好,心臟還很好”,這就是你們要知樂才能離苦,所以人不知足就會痛苦。師父把這個哲學的理論,佛學、哲學的理論倒過來跟大家講到現在,就是讓你們要懂得,苦和樂這是相對的,怎麼樣能夠保持你的快樂,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脫離苦難。所以菩薩他不會貪著,菩薩如果一貪著,就會成為眾生。快樂是一個短暫的瞬間,你很乾淨,你經常要快樂,是不是叫離苦了?因為快樂的人不就離開痛苦了嗎?所以真正地滅度自己的苦難,才能產生恆常的快樂。

恆常的快樂就是天天知足,你就會離開苦難,師父舉個簡單例子,你今天有一個位子在辦公室裡,你快樂嗎?你應該天天感覺到很快樂,“我還有個位子,很多人還沒位子呢。我今天還能做功德,還能在這個社會上度眾生、幫助別人,我有手有腳,我能夠幫助別人”,是不是很快樂?是啊。經常保持這種快樂,你有苦嗎?沒了。所以過去有的人殘疾,他雖然殘疾,但是他每一天用他殘疾的手和腳天天為眾生服務,他很開心啊,他每一天為別人,用著殘疾的手和腳在幫人家做事,他很快樂。我問你,他在快樂的時候,他是不是遠離了痛苦?這就是要告訴我們,你想尋找恆常的快樂,你就必須遠離顛倒夢想,遠離煩惱,遠離痛苦。

所以真正地,那不是遠離痛苦?佛陀,佛法讓我們遠離生死,師父把它由淺到深給你們講出來,就是要遠離生死。因為你要理解,人的身體、人的慧命、人的生命都是不生不滅的,因為真正地理解了我相,你就不會帶著我相活在這個世界當中。就是人真正地知道“要什麼面子?面子只會傷害我,傷害別人”,那你這樣的話,你實實在在地活在這個世間,是不是別人就尊重你,你自己也活得很踏實?去除我相的人,那才活在真實的世界當中。

所以因為有“我”,我們才會痛苦,“我的煩惱、我的名、我的利……我的一切我都沒了”。你去看痛苦的人,哪個人不是說“因為我失去了什麼,我失去了什麼,我失去了什麼”,他覺得失去了太多,他才會有煩惱,他才會有痛苦。因為有這個“我”,當你走的時候,你就捨不掉了,你就會痛苦;如果你無我的話,你覺得人本來就是一個感覺,現在我到其他地方去感覺感覺,你就不會痛苦了。所以用這個方法看世界上的一切,你就會對得到的一切的名利、榮譽、物質、財,你就會放下,你就懂得什麼叫捨去了。因為沒有意思的,所以要活得乾乾淨淨,要活得對得起別人,不要活在假我當中。很多人要面子,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就是一個兩面人,你活得很痛苦。

所以真正佛法讓我們懂得的無我,就是在人的心靈當中要擁有一個佛的境界,你才能遠離痛苦、遠離憂傷。師父曾經跟你們講過,天空為什麼這麼乾淨?因為天空不著相,因為天空那是虛空的,是沒有實質的物質和名譽存在的,所以才叫無善亦無惡、無苦亦無樂,那你才是真正地快樂。因為沒有苦難了,你就快樂了;因為這個快樂也會過去,你也沒有什麼快樂,你才是真正的快樂。所以我們說,乾淨的快樂、究竟的快樂,那就是清淨無我。所以為什麼法師在山上打坐念經?他就是清淨無我,用人間話講,你已經到了平安就是福的境界了,因為你沒有感受到有福,你沒有感受到有痛苦,你也沒有感受到幸福,這是一種純淨的幸福,這種叫平安,這種就叫快樂,這才是佛的境界。

好,今天跟你們再講一個修心修性,修成佛性。我們修心,實際上是修的我們的一顆本性,所以要修成佛性,要寂滅一切自性。什麼意思?就是你修心的人,最後要修到自己最內心的佛性,那麼你不停地往裡修,修到你的本性了,你就找到你的佛性了,對不對?舉個簡單例子,你要挖一樣東西,你挖啊挖啊,找到了,那你是到了很深的內心了,你找到了你的佛性了,對不對?那麼這個時候就要寂滅一切自性。什麼叫寂滅一切自性?你當時要挖、找的這個心都沒了,因為當你找到了,你把這個整個的過程全部忘記了,所以人間寂滅了一切的自性。這是真正的修心,那是佛的一種高境界。

那麼最後的高境界就是無生滅的。什麼叫無生滅?就是無煩惱無生滅。你們想一想,我們的心,煩惱心是生出來的吧?我們快樂的心也是生出來的吧?當你沒有生出煩惱心,也沒有生出快樂心,你是不是沒有生,哪有滅?因為你生出快樂,你會過一段時間,你會把這個快樂會滅掉的,你就會痛苦。如果你生出了煩惱心,那你會承受很多的苦痛,你等待的滅度,但是可能會覺得時間過得很長。所以你不去想——不去想快樂,不去想痛苦,那麼無生無滅,然後無煩惱,你就能找尋心靈深度的真淨——真正的乾淨和真正的安靜,所以你才能找尋本來的自性清淨,你本性的清淨。所以人家說不貪的人很靜得下來的,“無所謂了,你們有,你們去有好了,你們好,你們好,我很開心”,一切都是自性清淨,那在佛教界講,就叫真如真性

那麼真如真性修到後來就是想成佛。很多人問師父:“師父,我們學佛,要成佛,有沒有幾個種類?”當然有,而且告訴你們,有三種成佛的方法、成佛的種類。

第一,叫剋期取證即身成佛的大圓滿法身。也就是說,你在人間成佛所有的因緣成熟,成就你的佛性的大圓滿,你用的是人間的智慧和你的法身,靠自己的力量。那麼剋期是什麼意思?克就是“克服”的“克”,“期”就是“日期”的“期”,實際上剋期取證就是告訴你,剋就是制定了,期就是時間,給你定期的時間來成佛。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的,以為一直可以拖下去,以為時間到了你就可以成佛了。要給自己定時間的,限定自己的成佛的日期。剋期取證就是限定自己的日期,然後學佛修心,然後成道,以期得到佛果,取證就是得到證悟、得到證果。

第二,就是命終登位。那麼就是一個人成佛,等到他要臨走的時候,佛陀,還有很多的佛,或者你跟哪位大菩薩、佛有緣分,他們就會從天上下來接引你這個報身,用你自己的力量和菩薩的接引成佛。

第一個剋期取證就是定時間地成佛。所以很多人為什麼說“我修心,我準備一世修成”?這個是不是日期?你這一輩子就必須修行,一世修成,就是在你有生之年,不是剋期嗎?給自己一個時間,所以你們念經也好,學佛也好,你想成佛,你必須給自己時間:“我從今往後,我再也不做什麼事情了。我這點經文,我一定要多少多少,幾個月當中把它唸完。”這個都是剋期,日期要有,你跟菩薩講話。很多人為什麼說“我跟菩薩許了這麼多願,為什麼不靈啊?”你可以講很多,但是你沒給自己一個時間,所以不能算。“菩薩,我一定改。”“菩薩,我以後一定會吃素的。”你說這算什麼願力?我問你們,你說哪一個更能得到護法神對你的保佑,得到菩薩對你的讚許?那叫剋期,時間啊,對不對?所以包括一世修成,它也是個時間,你忙了半天,你說“我以後一定吃素”,沒有用的,這種不算願力的,不知道哪年哪月了。要成佛的人一定要有時間,叫剋期,定時定點地做得像佛一樣,然後得到圓滿成佛。

第二是命終登位,因為你的一生都是修得非常好,你命終了,你上去了。

第三,中陰轉成。應身,中陰就是中陰身。第三種成佛比較難一點,它主要是靠人間的法界力,法界,人靠法界的力量。你今天在人間,你這個人是大上根器者,也就是說你乘願再來的菩薩,然後你一直在做善事,一直在修心,一直在幫助眾生,你慢慢地有一個遷識法。“遷”就是“遷移”的“遷”,“識”就是“意識”的“識”,遷識法。遷識法是什麼意思?遷就是移動的意思。意識,遷動你的意識,轉變你的意識。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成佛,他必須轉變他在人間的意識,因為人間的意識都是有漏的八識,不圓滿的,所以人的八識田中它是不圓滿的。舉個簡單例子,“我幫你,有目的”,你說能圓滿嗎?“幫你”是不是眾善奉行?對啊。你說“他以後也能幫我”,這個幫就不是純善了吧?所以師父跟你們講,就是要轉變自己的意識,完全我今天幫你我沒有任何所求,你自性才能解脫,才能成佛。實際上第三個,中陰轉成,就是講的是你的覺悟,因為你不需經過中陰身而成就。也就是說當你要走的時候,你直接可以魂魄就上去了,你用不著到地府陰間裡去轉一轉,這個時候你虹光化身,就像彩虹的身體一樣,自主生死,所以你就會進入安樂的淨土,和寂滅的常寂天。也就是說你靠自己的覺悟,乾淨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