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6日講述

好,今天跟大家講一講十念法,念頭的念,十念法。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就是在弘揚佛法的時候,佛陀曾經為比丘們開示:如果有人奉行十善法,將來命終得生天上;如果一個人若造作十惡法,那麼你就會墮落到惡趣,就是墮落到下面的三惡道;若善修十念法,則能證入涅槃的境界。記住了,講了三點:一個,奉行十善法,你可以命終得生天上;如果你造作十惡法,你會墮落到三惡道;如果你修十念法,你能證入涅槃的境界,這是高境界。

造作哪十種惡法會墮落到惡趣?這個簡單地跟大家講一講,十惡法實際上就是:殺生,盜竊他人財物,邪淫放蕩,口出妄語,綺語,惡口、兩舌(粗暴的語言罵人,挑撥離間),或者心中常生忌妒別人或者瞋惱,就是恨別人,興起邪見(就是經常有邪見,就是經常地對這個看不順眼,對那個講錯話,對人家正確的概念都變成邪地去看別人),然後造作了以上的十種惡行,那你將來必定會墮落三塗惡道中。大家知道三塗惡道,應該都知道吧?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那麼如何修十善法上天?師父前面跟大家稍微講得快一點,到十念法的時候著重給大家講,今天跟大家講的是修行十善法。怎麼樣到天上去?實際上跟惡法正好是倒過來,比方說身業清淨,你這個人身體不作孽,不造惡業,比方說你的職業不是那種下流的職業或者就是殺盜淫妄這種職業,不去害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對不對?這些都是你的身業,要乾淨,不去偷東西,不去殺生,不邪淫。所以一個人邪淫的話,你身體上就造作了邪惡,所以就是身不乾淨了。口業要清淨,嘴巴,人家說,你講話嘴巴乾淨點,實際上就是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兩舌,大家應該知道,挑撥離間,讓別人不開心,對他有意見,或者你挑撥讓他對你有意見;說妄語,就是說撒謊的語言;不要去罵人。這個就是口業方面的清淨的問題。所以你看看,不管做什麼事情,這個“三業”要乾淨。還有一個就是意業要清淨。意業是對方看不見的,因為你很多的意念對方看不見,那麼看不見當中你要守好自己的心。第一,雖然別人看不見,但是你心中不能忌妒,不能瞋恚,因為恨,別人看不見,你表面上可以笑嘻嘻,實際上心中恨得不得了。還有忌妒別人,人家看不見,但是你的心裡好難過,好痛苦。還有一個,遠離邪見。什麼叫遠離邪見?不正確的一種見解,你不能去跟著它的。比方說,人家說“這個事情大家都做,為什麼不能去做?”你要遠離邪見,因為人家都去做不一定是好事情,每個人現在在這個世界上都是貪瞋癡,你就不能去貪,你就不入邪見,你知道這是不好的。如果你剛剛能修這個十個善法的人,你命終就能投生天上,我們說到天上、天界。

接下來著重地要跟大家講的就是修行十法——十念法,將來能證入涅槃。這個就境界高了,不是一般的妄語、偷盜、殺業——這些我們都聽得懂,而怎麼樣能夠來十念來證入涅槃呢?這個是師父今天著重要跟大家講。首先了解一下十念是哪十個念:首先,第一念佛,念法,念比丘僧,念天,念戒,念施,念處寂靜,念出入息,念身,念死。大家不要著急,我一個一個今天給大家做個解釋,你們就是剛剛前面沒記清楚,我後面還會一個個講的。所以我們應該懂得,念念要捨離生天,也就是說我們平時的念頭,一個意念連著一個意念,就是要捨離紅塵,捨離自己人間的各種不好的念頭。你可以生天,如果你保持著那些不好的念頭,你可能就造就了墮落三惡道的因,所以我們要奉行善修大家知道修心也有惡修的,惡修是什麼?走偏了,學會了修心念經之後去詛咒別人,用各種的不好的方法去忌妒別人,去給人家下降頭,這些都是不能得到解脫的,所以要證涅槃要有十念法。

第一是念佛,大家都知道時時刻刻在腦子裡想起佛多麼地偉大,給了我們人間留下了多少的那種善念、那種善德,讓我們去做很多的努力,這個努力就是功,用自己道德品質就是德。那麼你就是經常想到“我要去很努力地精進的功,來用自己本性當中的道德,來做很多事情”,因為這就是佛,所以你就會有功德,那麼有功德的話你就是學習了佛。因為佛的榜樣就是讓我們懂得了,應該用什麼樣的初始心來完善自己一個高貴的人格,然後才能出離六道、進入涅槃。所以我們以成佛作為人生的目標,我們在人間修行的時候,首先要想到“我這一輩子修心要成佛,一定要成佛”,那你修佛學佛到底最後想幹嘛?要成佛。如果不能成佛,你修什麼心?所謂的我們經常講的念佛,第一,念佛,實際上就是念念佛的理,就是每一個念頭都要想到,佛的道理是多麼地深廣,佛的道理是多麼地偉大,佛道理就是讓我們脫離六道的指路明燈。所以要學佛的理,又要學佛的相。相是什麼呢?你看看菩薩跟佛站在那裡,莊嚴嗎?“相好光明以自嚴”,對不對?你看看我們的人,惡起來那個臉,恨起來那個兇,看起別人那種討厭的樣子,忌妒別人那種五官收緊的抽氣的樣子,這些都不能成為佛的相。所以學佛念佛就是第一個叫念佛,要念佛的理、念佛的相,那你就不會擠眉弄眼了吧。有些人講話喜歡跟人家擠眉弄眼,有的人講話喜歡那種樣子怪怪的,生活當中都有的,有的人喜歡眼睛左看右看,這種都是相。第三個就是佛的境界——念佛的境界,這樣的話,道理和相和境界,就是我們經常佛法界講的,就是體、相,還有個用——體相用,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的境界。所以一個紅塵中人,一個凡夫,他念佛,一邊在腦子裡想著佛,一邊是雜念多多,根本停不下來的,就是跪在佛的面前,還是大腦橫飛的全部都是雜念,你要是能夠做到淨心念佛,乾淨的心、純潔的心,如果你淨心念佛,那麼你就是只要在一念之間,一個念頭,“我想到佛了”,相也端莊了,講出來的話頭頭是道,然後證到聖位,也就是說,因為你的境界到了佛的位置了,就是這樣,就是我們經常講你的果位。好,這是第一個,叫念佛。

第二個叫念法。那麼法是什麼呢?法就是我們佛法的道理。法就是道理,比方說大乘佛法、小乘佛法,它都有經文,這些經文都是道理,就是佛理。所以你要念法,就是經常要腦子裡想到佛的法。什麼叫念法?就是將佛所說的一切的法念念在心中。師父舉個簡單例子,佛告訴我們說“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所以很多人出去演講,絞盡腦汁也講不出什麼,實際上你只要把佛的那些短短的非常有用的精彩的句子,你把它背出來,你出來講的就是佛法。“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對不對?“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所有的一切,包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這些全部,意念當中有這種法了——佛經的法,就是把佛的所有的法,你把它念在心中,時時刻刻地在心中想著它,物質是空的,宇宙空間都是無常的,佛告訴我們無常的,不要去痛苦,不要去難過,一會兒會變的,一會兒會過去的,時時地念法,你把這些法句、法語這種記在心中,每一天在行中,照著佛法在做,那麼你就是念法。

第三,就是告訴大家要念僧。念僧就是時時刻刻要憶念賢聖僧的清淨梵行。“賢”就是賢達人士,就是有智慧的有文化的;“聖”就是聖人;“僧”就是和尚、法師。經常要念,想念他們,要懷念他們,要感恩他們,他們過去所留給我們很多的清淨的梵行(什麼梵行?就是在人間行的菩薩行,就叫梵行),以此培養出自己要出世的心念,“我不一定這輩子在人間,我要修出世間”,心態要好,要尊敬,尊敬賢聖僧。比方說你經常想到佛陀當年的故事,佛陀、菩薩、僧人救人。其實你們去看看,你們到廟裡去,一走進去有五百個羅漢,那五百位羅漢他們怎麼樣能夠得到聖果的呢?每位羅漢菩薩都有他們的故事,非常地經典,都有他們成聖果的一個故事。所以要懂得,比方說要感恩他們,要經常腦子裡想著那些聖人,佛陀開始,包括所有的護法菩薩,都是救我們的。舉個簡單例子,濟公活佛的故事大家各人都知道,對不對?道濟禪師。濟公活佛是如何救世救人的?你看看他是怎麼救世。或者目犍連尊者,師父已經開始給你們上次講過了那些故事,你要經常腦子裡有這些故事,會激勵你修心的,會激勵你進步的,目犍連尊者。想一想文殊菩薩的故事,觀世音菩薩的故事,佛陀的故事,都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好好地去尊敬,去牢牢地以他們為榜樣地修心修行,經常想著他們,那些偉大的那些超越人的這種境界,在幫助眾生,在救度我們,你就叫“念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