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日講述
好 今天繼續跟大家講《白話佛法》。
我們學佛人首先要必須了解自我,了解因果,因為你連自己都不了解自己,你肯定會不了解因果,因為每一個人做任何的事情,他都是有因果的,所以我們經常說,你要了解人間一切的現象,就是了解自心,這件事情可以不可以做,這件事情我能不能做,就是了解自己,然後了解自己的內心,你這樣就知道了,我這件事情可以去做,我用良心本性來幫助別人,然後你就種了善因,如果你這件事情在你的內心有問號,覺得我能不能去做,或者可以做 或者不能做,那麼你在你的內心就產生疑惑,因為當一個人只要有疑惑的時候,他就產生這種幻覺 虛幻之感覺,那麼你就會種上你的惡因,那麼最後就會得到惡果。
要明心見性,就是要能夠明白世界上一切的現象,全部都是由自己內心所造,你到底想做什麼樣的人,你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果報,你今天想做善良的人,你看到自己的佛性了,那麼你就能得到佛性的回報,你今天對一件事情,你如果內心不清淨,你就會活在虛幻當中,如果你很明白地知道這件是善事,我眾善奉行,我的內心擁有佛,所以你做出來的就是佛法和佛性,所以師父要你們懂得轉化自己的欲望,很重要,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一輩子都不知道怎麼樣要轉化欲望,舉個簡單例子,這個事情不是你的 你非要,你有這個慾望了,但是你把它轉化,怎麼樣叫轉化呢,就是慢慢地用另外一種正確的,正能量的 明心見性的思維,去考量你所思維的這件事情,你會得到另外一個不同的解釋,比方說今天別人叫你去參加一個事情,這個事情可能對另外一個人會有傷害,你自己憑良心說,我是學佛人,我不應該參加這種活動。
你的內心擁有了正能量,你就轉換思維,把這個想去看一看,想去了解一下的欲望,就會轉換成我們應該與人為善,不跟人家去結冤結仇,就像我們小的時候,很多同學說 我們大家一起去,對這個人進行攻擊,你因為有正能量 正思維,你就不會去參與,所以我們學佛人要懂得智慧的覺照,有智慧的人他有覺悟,他能照亮他所有的內心世界,他能知道哪些可以做 哪些不能做,這就是學佛人和不學佛人的不一樣,所以我們說學佛人擁有了正能量,就擁有了慧命和他的生命,如果一個人沒有正能量,他就擁有了他自己內心的孤獨和鬱悶,想一想,有些人一輩子就感覺自己靈魂失去了,他碰到事情他就難受,耳朵聽不到佛音,眼睛被五欲六塵虛幻假相所蒙蔽,無法領悟 看不到佛法的光芒,很多人一輩子帶著希望來到這個世界,他希望能夠重新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番作為,但是他忘記了,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他都帶有業障,他們來到了這個世界,雖然帶著希望,他們的業障很重,他們離不開自己的悲傷和憂愁,他們帶著眼淚,帶著自己不能達到的欲望,離開了娑婆世界,因為他們沒有修行,他們沒有明心見性。
師父跟大家講,不修行的人,每一天在幻想幻覺當中生活,他每一天就是想像,時常幻想,在泡沫般的貪欲當中杳無音信,消失在,把自己的那些欲望,擁有的和失去的,包括你存在曾經擁有的幸福和痛苦,都消失在空氣當中,承受著消失的痛苦,就像我們現在每一個人,只要回想起過去的一些悲傷的事情,總是無限地惆悵,這些事情在我們腦海裡好像發生過,又好像沒有發生過,那就是你因為失去了它,沒有了在心中,所以才會產生虛幻的惆悵,所以不學佛,你永遠活在,自己內心骯髒的小生命當中,也就是你自己擁有的一個小小的世界,一個小小的家庭,一個小小的人我是非當中,從來不知道能夠幫助到別人,從來不知道能夠跳出三界,所以我們人在微塵的世界當中,茫然地無法自救,大家都看到有些人發生了事情,沒有人可以傾訴,沒有人可以說,因為他太不了解別人,他也怕別人不了解他自己,所以他永遠活在那些痛苦當中,在徘徊,最後他覺得這個世界是如此地冷漠,這就是他自己的小圈子,在他自己所擁有的,他認為自己的人生王國當中,失去了他應有的智慧,在愚痴當中。
人生如夢幻泡影,我們每一個人碰到無論什麼事情,其實要懂得“受”,就是一個“受”,接受 承受,你看看我們多少幸福的事情,也是受過了,我們多少痛苦的事情也是受夠了,永遠是這個“受”字,要記住 佛法把“受”叫 已成念境,已 就是已經成為一個意念的境界,我們一生走過了多少紅塵路,我們一生做過多少驚天動地,或者能夠讓你痛不欲生的事情,它都是成為已成念境,就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就是一個境界,所以佛教界講,一念升天 一念下地獄,想不通的念頭讓你下地獄,想得通的念頭讓你升到天界,因為佛法界早就把這些,虛幻的人生世界,稱為往事不復見,也就是過去的事情,不會再給你重複再看到了,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我們小學的時候,現在還有這種感覺嗎,我們中學的時候那些感覺,現在也沒有了,我們曾經在家裡在父母親身邊的感覺,我們現在也失去了,一切不復重現,所以師父要你們懂得,在生命當中,不管出現的一切善的惡的,和你不喜歡的 你喜歡的,在你生命當中,所有出現的一切幸福和悲傷。你都無法去永遠地占有它的,只是你的一個意念,只是你一個“受”字,受過了就結束了,只能經歷不能占有的,所以當你擁有這個世界上,一切幸福的時候,那也是只是一個受一下,當你痛苦的時候也是咬咬牙受一下,因為我們是時間的過客,所以有首歌就是《過客匆匆》,人來去匆匆 過客匆匆,總有一天,我們會和這個人世間,你所認為的痛苦告別,或者你所認為的在這個人世間的幸福,你也會跟它告別,所以到了最後,佛法就是教導我們要放下一切,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無所謂失去,我們只是經過而已,希望大家懂得人的一生亦無所謂得到,也無所謂失去,只是一種體驗罷了,所以真正的學佛,碰到眼前的 好好地珍惜,對自己過去的東西隨緣放下,未來的要來的事情 要坦然地面對它,諸法空相 幻化存真,這個世界一切都是虛空無相。
今天的《白話佛法》,師父前面跟大家講得稍微簡單一點,後面跟大家講佛法,師父有時候因為接到很多電話,很多佛友經常問師父,這個世界上什麼最強,人總是感覺到你有一種最強的東西,可以打敗世界上最弱的東西,記住了 因果報應最強,因為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慈悲喜捨最大,因為我們一生當中離不開慈悲喜捨,我們人生犯的錯誤,你只能等著因果報應,世界上什麼最強,強中自有強中手,大家說鋼鐵最強,但是烈火可以熔化它,又有人說大火最強,但是用水就可以把它熄滅,也有的人說太陽最強,但是雲照樣可以把它遮住,那麼暴風最強,高山可以抵擋它,高山最強,登山者也可以把它征服,最後別人說死亡那是逃不過的,那是最強的,因為沒人逃得過死亡吧,但是我們學佛修心人,心靈永遠不會死亡,我們會尋找新的生命,,所以學佛人最強的是他的毅力,很多佛友學到後來堅持不下去了,他就沒有像金剛般若般的毅力,為什麼會有人退轉,因為他沒有恆心 沒有信心,我們學佛的人要找尋到一條解脫之道。
我們不怕生死,我們有堅強的願力,我們會越過困難,克服煩惱 走向未來,因為有正見的人 正知正見的人,他心中有佛,他知道什麼是對的,他堅強地走下去,所以有正見的人 他會知道是非善惡,懂因果 懂報應,我們人應該懂得好壞利弊,別人對你這麼好,你為什麼反而去傷害他,聽起來是那麼地自然,但是現實生活當中恰恰有太多的人,你越對他好 他越欺負你,這就是人心的貪念所致,這就是人心的欲望所致,因為你對他好了,他擁有更多的慾望出來,所以他就要欺負你。
有的時候為什麼我們做人,你不理他 他反而收斂了,這就是他不懂得正和邪,他在迷惑當中,別人對你這麼善良 對你這麼好,你覺得是應該的,這就是我們人會誤入歧途,有智慧的人那是最強的,如果一個人有智慧,你就會解決煩惱,所以智慧 那是無價之寶,是你生命當中的無價之寶,今天師父在跟幾個佛友開示的時候,曾經講到人的無價之寶,在生命當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那是經常要有慚愧心,如果一個人擁有慚愧心,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還不夠孝順 還不夠對別人好,還覺得自己對父母親不夠,對別人不夠,對自己的師長 老師,對社會還不夠,那說明你有慚愧心,你才能擁有精進心,那麼為什麼有很多人不能精進,因為他沒有慚愧心,他覺得全世界的人都是欠他的,而他給別人帶來了更多,這就是要懂得仁義道德,所以能夠分辨是非的人,他就能作出理性的判斷,一個人 慈悲的人,他就能夠降伏一切,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沒誰欠你的,你也不欠誰的,這一切都是充滿著慈悲,擁有著智慧,幫助別人,別人幫助你不是應該的,是別人的慈悲心,當你擁有這些正確的意念的時候,你就會克服你自己內心中的邪念,當你受到別人欺負的時候,有冤結的時候。
你會擁有心中的慈悲 去化解它,永遠要體諒別人,永遠要懂得,這個世界上真正最大最強是什麼,我們學佛人要懂得,真正最大最強的就是慈悲喜捨,因為因果報應最強,因為只有慈悲喜捨,你才不會動到你的因果報應,來去自由 去來自由 無滯無礙,應用隨作 應語隨答,普見化身 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 遊戲三昧,是名見性,這句話是《六祖壇經》中的,講的是你一顆心 心中要有佛,有佛的人在你的心中,你的心可以自由自在,因為不傷害別人 你才能自由自在,就像你駕著車在馬路上,如果你不傷害其他的汽車和行人,你當然就是自由自在地在開車,無滯無礙 沒有任何可以阻擋你的,所以一個有正能量心態的人,他應用隨作,就是他應起來用起來的時候,隨心所作 隨意而為,應答隨答 應語隨答,就是告訴我們,應別人的語言,你就可以答辯 跟別人回答,因為普見化身,就是你的心到處都是菩薩的化身,你不離自性 即得自在神通,只要你擁有了你內心的佛性本性,你就擁有了自在神通 就是自由。
你去看 一個人有良心的人,到哪裡都不會受到別人的攻擊,一個擁有智慧的人,到哪裡 自由自在 遊戲三昧,這句話師父跟大家稍微要解釋一下,遊戲神通佛,大家都聽不懂 說遊戲,遊戲三昧是什麼意思,遊戲 虛實相半,就是你度一個人的時候,你要虛實相半,有的時候,你用一句幽默的話去啟發他,就像我們濟公活佛,他在人間普度眾生的時候,他的內心平靜 他排除雜念,又對人間 遊戲人間的態度,對待一切的苦難眾生,因為他把這個世界看成虛幻的,只是在人間走一遭,只是在人間看破了紅塵,知道這是一個虛幻的世界,然而三昧就是代表著,他的這種智慧的心態。
遊戲三昧就是虛實相半,是名見性,你能夠在這個世界,把它一切看成虛幻的,你就是見到了自己真實如來本性,佛經上講心之非 癡 亂,我們人的心,這個非 癡 亂,“癡”就是愚痴的痴,“亂”就是心很亂,“非”就是有是非,都是認為五蘊為恆常的自我,也就是告訴大家,因為你有自我感覺 你才會良好,有的人自我感覺良好,別人說什麼話他都不聽,因為他擁有了是非和愚癡的心,所以當一個人不聽別人的話,他就進入了愚痴狀態,而且他認為五蘊為恆常的自我,也就是他認為他的觀點 他的意念,都是永久的 永遠正確的。
“恆常”就是認為是長久的,就像我們很多做父母親的,看別人鄰居家的孩子,這孩子不會好的,這孩子怎麼樣也不會好的,等到人家孩子長大了 有出息了,哎喲 那是偶然的,因為他不認為他會改好,所以這種自我的結果,其實是真實自性的一種虛幻的表現,你無非 無癡 無亂,真實的心要沒有是非,沒有愚癡 心要不亂,但是你因為認為恆常的自我在,用你的個人的一種意念,控制著你的八識田中,所以你才會對別人,產生各種各樣的意見,所以我們要解脫煩惱,就要超越生死,就是應該懂得怎麼樣體認自性,你自己要有體會,你要認真地去體會 去認識,你自己的本性,叫體認自性,你要懂得自己本性內心,那種善良 那種菩薩的智慧和慈悲,如果用這些你來生活,你就不會再進入“非 癡 亂”的,認為自己恆常的自我當中,我相信這個講得比較複雜一點,比較難一點,簡單地講,一個人不執著某一件事情,你就不會進入恆常的自我,一個人善於改變自己的觀點,聽正能量,你就會改變自我的,那些恆常的自我觀點,所以解脫就是通過理解別人,自我去發覺自己內心善良的本性,通過別人的幫助,和自我對佛性的理解,來改變你的觀念,來改變你,不要染著,執著於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事情。
網路講座 視頻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