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4日 講述

好,今天繼續跟大家講《白話佛法》,我們學佛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放下,很多時候我們表面上看起來,我們身體放下了,但是我們的心靈還是沒有放下,罣礙很多,因為心靈它沒有離開,那種人世間的紅塵,和沒有離開五欲六塵,所以要變得心中無染,要變得寂靜,那麼就要光明心,所以明白了這一點,你就明白了有為而無不為,這樣你就進入了空寂和妙察智,這樣的話,你就等於讓人間的一些警覺,感覺,專注,體會,放鬆,讓自己的生活當中的行住坐臥,都融入了這覺性的光明之中,讓自己的一生都會融入這覺性的光明,你就離苦得樂

在這裡師父跟大家稍微做個解釋,有為而無不為,就是告訴我們,我們自己不管做什麼事情,做了好事,我們學佛了,不要去糾結在,我學佛了我做好事了上面,做了就像沒有做過一樣,那麼慢慢地,你就會心中對自己所做的東西,慢慢放下了。

舉個簡單例子,我對你好過了,我沒有必要把它記在心中,因為人家都會感恩你的,你沒有必要,把你曾經對別人的好處記在心中,那你就會等著別人的回報,如果等不到回報,你的心就會非常痛苦,所以不要去專注它,很多時候要放鬆,我們每天做什麼事情,都要融入覺性的光明,就是我們應該做的,這個事情我們應該做的,本覺就是覺悟的光明心,比方說有覺悟的人,我們給別人做點好事,那是應該的,我們幫助別人說明我們還有能力,這就是覺性,不是說我幫了你,我要等到你的回報,所以你整天地等著回報,你就不能離苦得樂,所以要經常關照自己的念,就是觀念,所以經常我們人間講,你這個人觀念好不好,觀念對不對,這就是你關注自己的念頭,然後產生的一個正念,就是你為人處世的一個正確的觀念。

修行人和一般凡夫不同之處,就是我們心念不一樣,你看我們心念,學佛人總是想著為別人,總是想著怎麼樣來救度眾生,怎麼樣做好事不留名,怎麼樣慈悲眾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而不是整天,做了點好事生怕別人不知道,喜歡自吹,實際上這就是你的明覺和明察,自己做點好事馬上就覺悟,我應該的,心裡很明白,做一點好事馬上就察覺到,我不能有驕傲心,我本來就應該為人家做的,叫明覺明察,所以正念現前,經常有明察明覺的人,正念現前,就努力地,就會觀照自己。

觀照自己就是經常地看著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內在與外在的觀念,內在的觀念是什麼,就是你心裡想的,別人不知道的,內在的觀,看到的東西,產生的念頭,比方說心裡想的,我憑什麼對他好,有觀嗎,對啊,觀,產生的念頭,我沒必要嘛,那就叫內在的觀念,外在的觀念呢,我看到這個人很可憐,我很想幫助他,外在的觀念和內在的觀念,你都要修正,都要正確,凡夫是不管自己的心,和管不住自己的心的,外面,一看,這個人應該幫助的,但是心裡一想,我自己還沒幫助好自己呢,那麼好了,意念由內在的觀念,取代了他外在的觀念,那麼這個好事就沒去做了。

一個人要懂得,我們不能隨著世俗的這種紅塵當中的,這種觀念而隨波逐瀾,就像海面上的浪花一樣沉和浮,實際上都是在你的內心,所以佛菩薩讓我們的心念要注意,有幾個關鍵的重點,菩薩讓我們要記住,你要怎麼樣修正自己的心,第一要常問自己,你有否貪心,你做錯了多少,你今天做了多少不該做的事情,你今天恨過了多少不該恨的人,你的心散亂嗎,你今天有沒有寬大的胸懷,你今天的心是不是精進了,你今天有多少次,因為你雜念影響著你的正思維,而你用自己內心的觀念來解決它,解脫了自己的不正的觀念。

菩薩讓我們常觀自己的內心,一個修行人,一有念頭就要觀照這個念頭,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念頭隨時出來的,心中出現了貪瞋癡,散亂狹小的心念,然後不安穩了,不解脫了,你的分辨意識也開始糊塗,分辨不出什麼叫善什麼叫惡,所以你看一個人如果良心平時還可以,但是問題你一有分辨意識的自私,狹隘,散亂,或者貪瞋癡,你馬上就分辨不出,這件事情是善的還是惡的,明明你應該做好事,眾善奉行,你說,我現在修自己,我自己還沒修好,我怎麼幫助別人,你馬上就消除了自己的善念,你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惡念,慢慢時間長了,你就惡念隨身,所以我們要把不乾淨的念頭去除,轉成淨念,就是乾淨的念頭,我們要制止任何不善的心識,心裡的意識。

你看我們在馬路上,看見一個年紀很大的人在那裡要飯,或者要一點點coin(硬幣),要一點點分幣,鋼鏰兒,你如果是一個善良的人,哎呀,真可憐,你不就是做一件善事了嗎,但是有的人,他的意念控制不住,他不善的心裡的意識產生了,就說這個人肯定是好好工作不工作,肯定要麼喝酒要麼吸毒,所以才造成他今天這個樣子,我給他幹嘛,我給他,他說不定要來這點錢,他又去做壞事了,你的心識產生了變化,所以你的善良的行為隨之而滅,所以師父叫你們,平時的一止一觀就是修行,你一個行為,你一個觀念,你看到一件事情,你就是在修行,你往好的地方想,你就是善人,你往不好的地方想,你就是惡人,所以要淨化心靈,就是淨化自己內心的靈魂,心靈就是內心的靈魂,自己的思維,心識。

我們人有時候在一念意識一瞬間,腦子裡千變萬化,剛剛想去做一件好事,不要,不要,不要,哎呀,多一件事情不如少一件事情,哎呀,萬一人家誣衊我怎麼辦,你這種意念,在瞬間可以產生千千萬萬的雜念,雜念橫飛,千變萬化,你就失去了,正常的對事物的態度,觀念,所以叫失去常態,所以你去看一個人在吵架的時候,他平時是不吵的,為什麼到時候發脾氣,他就會罵人,就會吵架,因為他失去了常態,什麼叫常態,正常的心態,所以很多人沒有正常的心態,他就擁有了雜念橫飛,那麼你的起心動念,在三千大千世界當中,起起滅滅,起起滅滅,一會兒一個好的念頭,一會兒又滅掉了,一會兒一個雜念,一會兒又滅掉了,就不停地在生滅當中,所以佛法為什麼說我們人的意念,一念善就是佛,一念惡就是魔,它就是不停地在生滅當中。

起心動念無止無境的,你說,一個人說,我什麼都沒想,如果你跟一個朋友交朋友,他在發呆,你說,哎,你在想什麼,只要對方跟你說,我沒想什麼,他就在撒謊,因為人的念頭在無數的生滅當中,變幻非凡,佛陀早就告訴我們,人的意念生滅變幻非凡,所以我們要以心制動,就是說你的意念,雜念,從你的內心生出,那麼也是要用你的心,來制止它,這個念頭,舉個簡單例子,你剛剛想吵架,在家裡,但是你一想,不能吵,現在不能吵,現在吵架,我不像個學佛人了,過去可以吵,因為我沒學佛,我的境界不高,現在學佛了,不能吵架了,我要尊重別人,你一個惡念,吵架,是不是你心生出來的,那麼你不能吵架的心,是不是也是內心生出來的,用你的內心的正能量,來壓制著你內心的所生出的,那些負能量,那你是不是以心來制你的動,所以任何事情要心靜,它會治染,心靜治染就是心要靜下來,心要乾淨,你的染著就會少,你去看很多人,不貪的人,他的心很安靜,很乾淨,他哪來染著,人家說外面好得不得了,我沒關係,他說,哎呀,這個東西好,哎呀,大家都去買,沒關係,我夠了,我就這樣了,這種人叫無染,所以入污泥而不染就是這個道理,入污泥而不染,很多人不停地在人間貪,瞋,癡,。

中國傳統文化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有些人他雖然沒學佛,但是他知道,我今天有了,該我的一定是我的,不該我的,我去強求得來的,最後也會失去,所以不要去強求那些,不屬於你自己的東西,不屬於你自己的東西就不是你的東西,所以要學會適時地放棄,很多東西要學會放棄,放棄是一種智慧,不貪就是一種智慧,所以有的時候當我們殫精竭慮時,你有時候會得到,曾經想要得到而又沒有得到的東西,動足腦筋,我一定要得到它,我一定喜歡,我就喜歡這幢房子,這個汽車,或者人間的任何一個物質或者人,你沒得到東西你想得到,你放棄了,不要了,倒反而會得到了,你拼命地想去得到它,你最後失去了,這就是,這個世界該你的就是你的,所以我們要學會放棄,那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