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8日 講述
好 今天繼續給大家講《白話佛法》,我們人學佛就是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實際上 想改變命運,就是挑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就是向自己宣誓,我要在這輩子改變自己的缺點,和放下煩惱,命運經常給我們增加了很多不幸,我們能夠避開,因為我們用菩薩的智慧能夠避開,但是很多人一輩子的煩惱,他就給自己增加了更多的不幸,然後自己看著自己墮落,看著自己沒辦法挽救,最後跌入深淵,這就是我們人自己不能戰勝自己的,一種不好的心態,所以很多人經常以為,我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就這個脾氣 我就這個性格,實際上脾氣和性格都是後天養的,你沒有這個脾氣,你可能就沒有這個壞習慣,你如果沒有這個執著的想法,你就不會生氣,所以人都是先有氣 才會想發出來,所以每個人生氣的人,都是先有氣 慢慢地才想發出來,氣是生出來的,你不生就沒有氣。
師父告訴大家 我們人要心正,師父經常在法會上跟大家講,心正佛做主,心邪魔給你做主,所以悟者識本性,如果你今天是個開悟的人,你認識到自己的本性,是應該善良 應該慈悲的,迷者永輪迴,你看那些不開悟的人,永遠在他過去所犯過的錯誤當中,做錯了一次又一次,永遠解脫不了,哎呀 我怎麼搞的,我又跟這個人合作了,我怎麼上當不夠的,因為你貪啊,所以明心才能見性,所以見性的人才能見到菩提。
師父說了,要懂得菩薩到人間來,就是讓我們學會解脫,讓我們理解生死無常,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苦空無常,沒有一件事情是長的,佛曾經告訴我們說,人生本來就是苦的,苦的根源在哪裡,佛告訴我們說,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你的欲望,如果一個人沒有欲望,哪來的苦,欲望過多,你一定會有貪的毛病的,這個也要 那個也要,貪到後來你就越來越往下走,所以貪的毛病,曾經 高僧大德說過,猶如像喝鹽水,越喝越鹹 越鹹你越要喝,所以我們 當貪的欲望,慢慢慢慢地超越了你人的理性的時候,就是貪過頭了,你為了貪這件事情,你可以忘記自己一切,你就超越了人的理性,你凌駕在生活的所有知識,也就是說,我為了貪這件事情,我把什麼都可以不要,那你這個人就是糊塗的開始,你就會成為阻斷你快樂的根源,一個人貪到最後就沒有了快樂,任何一個人 有智慧的人,他不會去貪過頭的,明明知道這些是虛幻無常的東西,你還追逐在裡邊還捨不掉。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在乎表面上的吃虧的,你看我們在人間,過去有句話叫吃虧就是便宜,有的時候我們並不代表吃虧就是真的吃虧了,真正的能夠理解這件事情,能夠放下這件事情,才是實質性的成功,真正的成功的人,是自己戰勝了自己,不是表面上的一些利益上,或者語言上的吃虧,你認為真的吃虧了,舉個簡單例子,這個人在罵這個人,大家都不講,這個被罵的人他也不講話,等到最後,邊上的人看著這個被罵的人不講話,大家都同情他,大家都原諒他都理解他,而那個罵別人的人,大家心中都唾棄他,這就是已經吃了理上的虧了,所以師父叫你們學會放下,因為能夠吃虧的人往往一生平安,你看吃虧的人,語言上吃虧了 他心中平安,一個人 能夠吃虧的人,在單位裡 在社會上 在家庭中,大家都很喜歡他,這個人實際上一生平安,那他的幸福一定是必然地擁有的,很多人斤斤計較,實際上當他表面上得到了,實際上暗中吃虧更多,沒人喜歡他,所以能吃虧是做人的一種境界,會吃虧處世,做事情就是要學會吃虧,哎呀 對不起,哎呀 我多做一點,哎呀 沒有關係,那是一種智慧,我們很多人一輩子就是不肯吃虧,最後他吃了大虧,所以師父說,吃虧不算虧。
惜福才有福,心靜才能定 心定才有慧,要記住 吃虧不一定是吃虧的,惜福的人一定會有福氣所以心靜的人才能定得下來,心定的人才會有智慧,所以吃虧的人就是有智慧,能夠忍讓,你已經產生了智慧的清涼,大家知道什麼叫清涼嗎,清涼就是你在家裡,一個人坐在那裡看看書,今天沒什麼事情,心裡很安靜 很開心,周圍沒人打擾你,沒有電話,自己很安靜,那是一種心靈的清涼,過去很多的古代的詩人都講過,清涼那是溫文恭儉讓,就是一種溫養,這種修養是溫養,它是一種舒心,心裡非常開心,今天沒有煩惱,我今天活得很開心 我知足了,吃完飯 沙發上一躺,沒人跟你講話,自己很心定下來,那就是一種修養,調和心中的火,所以要學會心中不管有什麼 要調和,我們修心人不能走極端,不能很煩惱,有些人一輩子走極端,什麼事情 我一定要去得到,什麼事情 我一定要做,這個就叫走極端,達不到我就怎麼樣怎麼樣。
這個就有點像當年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你去鎮守街亭,最後你失守了,你在前去之前,你跟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所以如果你不執著,可能就不會產生這種失敗的煩惱,所以不能覺得心中有火氣,因為你覺得 我今天氣大了,我有火氣了,接下來,你這個氣就會慢慢一定要發出來,實際上這個發出來的氣,就是傷害你的氣。所以真修的學佛者是巧妙運用佛法,因為佛法裡邊有智慧,你能夠巧妙地運用佛法,你就運用了智慧,你就會將自己剛剛生起的暴躁之火,慢慢地把它調和,調和了 不生氣了,哎 調和了溫養之氣,我脾氣非常地溫和,我能修身養性,你急 我不急,你氣 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所以他就這種溫養的火,心情會不急不躁,心念會慢慢地處理一切煩惱。一個人穩穩當當的,他就能處理一切煩惱,他才會流露出法喜,所以為什麼說法喜充滿,當一個人開心的時候他是連續性的,不是單單這一件事情,你開心 那是一直開心下去,所以你法喜 那一定會充滿,所以人家說吃苦,你就一直在吃苦,因為你鑽不出來,所以清淨那就是心靜,清淨的人心一定會靜得下來,所以煩惱就是菩提,這就是煩惱即菩提。
所以解脫非難 難在定慧,定就是安定的定,慧就是智慧的慧,一個人定下來才會有智慧,一個有智慧的人一定定得下來的,假設我們的業障是由記憶力開始的,如果我們的業障,因為我們不能忘記,過去曾經受過的傷害,你的業障塊就形成了,如果你不能忘記過去別人對你的傷害,你的痛苦就在你的心裡形成了,如果你不能忘記曾經你傷害過別人,或者別人傷害過你,你心中的業障塊就慢慢地形成了,所以記憶它是一個非常微妙的東西,你想洗業障,首先要去除你記憶當中的不好的思維,也就是說你要懺悔自己的業障,你首先要念禮佛大懺悔文,你要懺悔自己曾經擁有的那些業障,你不念經,你不念禮佛大懺悔文,沒人幫你能夠消掉,而且記憶這個東西非常地厲害,它一般地都是記憶你那些不好的,傷心的 難受的 曾經的痛苦,而在你思維當中,曾經那些幸福的 愉快的,那些好的 快樂的,你都不記得了,你的八識田中一直記著你的,就是那些痛苦的事情,不好的東西你就記不起來了,有的時候好的東西記不起來了,不好的東西一直留在了心裡,而且一存入八識田中,洗都洗不掉,所以一個人痛苦至極,一定在八識田中,如果一個人煩惱至極,它一定在他的八識田中,所以眼耳鼻舌身意,一碰就進入你的八識田中。
所以為什麼學佛的人,高僧大德他們經常說,眼耳鼻舌身意全部都要管住,你一聞 哎喲 好香啊,這個印象對你非常地深,你可能就進入了你的八識田中,很多人小的時候,曾經吃過一碗芝麻糊,或者一杯什麼醬,他吃了 非常地好吃,他可以記一輩子,你跟他講起來,哎呀 我小的時候吃過的芝麻糊,真的好吃,他可以記一輩子,所以人的煩惱和痛苦,更能讓你記一輩子,一碰就進入你的記憶田中,擦也擦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