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5日 講述

我們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循環的機制,就是一個六道輪迴的一個程序,我們人 實際上生出來很苦,然後慢慢地開始懂得什麼樣叫甜,我們人的感受時時刻刻在心裡,年輕的時候我們很快樂,但是慢慢地我們就感覺到,年輕的時候我們很多的東西,開始求不到的苦,這是佛法界講的求不得苦,就慢慢開始了,還有 年輕時候我們有很多的理想,想實現理想,但是沒有實現,它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痛苦。

當我們中年,慢慢進入自己的家庭當中,我們開始懂得自己的觀點和觀念,我們不能接受父母親的觀點,我們又不能接受,同學和朋友之間的觀點,我們進入了另外一種痛苦,那就是心靈的痛苦,然後等到畢業了,我們好像已經找到了,我們自由的一個空間,終於畢業了,我們可以大展宏圖了,然後找到工作之後,沒想到同事之間、朋友之間,又產生了很多的痛苦,因為人跟人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觀念不同。 觀點不同,再加上人跟人之間意識形態產生的,對某一件事物的理解不同,處理不好事物 又開始痛苦,慢慢地 覺得別人不了解自己,事業上開始不順 又會痛苦,然後等到稍微再年紀大一點,找到了家庭,以為家庭可以給自己帶來很多的幸福,慢慢地感覺到,跟自己所戀愛的人觀念不同,又深深地陷入了家庭的痛苦當中,最後在家庭的矛盾當中,開始產生了更多的執著,認為總是自己對的 別人不對,家庭矛盾之後又有了孩子的痛苦,對孩子的不理解,和孩子對自己的不理解,慢慢地產生了更多的,內心不能承受的不理解的苦,所以孩子長大了之後,慢慢地對父母親很多的習慣,性格 講的話 所覺得遺棄,和一代人的差距,慢慢地又開始承受著苦痛。

這就是師父跟你們講的,世界上凡是只要,有形物質 無形物質,只要帶有感情,只要帶有一切人的感情,或者有形的物質,到最後基本上是屬於空的,空的 就是給你帶來不實際的,不能讓你理解的那種痛苦,所以很多人說童年時候還很幸福,為什麼越長大越痛苦,這就是我們人生的,一個必然的一個規則,這也就是輪迴。

師父跟你們講,世界上的物質世界,一切都會成住壞空,我們 包括人和一切有生命現象的,和無生命現象的物質世界均為空,比方說我們任何一個房子 車子,到了一定的時候,它就會慢慢地變壞 變得腐爛,變得沒有用,慢慢地就會變成一個虛無世界,所擁有的 曾經擁有的,讓你現在失去的一個物質,就像我們人的感情一樣,我們曾經對某一個人很有感情,但是隨著物質的慢慢地消失,就變得我們對他慢慢地沉默,我們的外公外婆 爺爺奶奶,曾經照顧過我們,這是一個實實在在曾經有過的事物,但是隨著他的人的事物的存在,到成住壞空,最後失去,實際上讓我們懂得一切“有”,到最後均是“無”,一切“無”又是從“有”的開始,這就是心經當中講的,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看待人間的事物,他不會執著於某一個觀點,他知道今天的有,可能孕育著下次的沒有,今天的沒有,可能孕育著再過些時候的擁有,所以在無形的世界當中,認為有的 那是什麼,認為有的 那是靈魂,因為它永遠存在,哪怕你的肉體不工作了,哪怕你的氣沒了,你的靈魂它還存在,所以說靈魂那是永存的,而物質世界的東西,它都是暫時的擁有,它可以隨著成住壞空而消失,所以這個世界上,一切有形的物質和無形的物質,實際上它都會在消失當中,所以佛法界不把它們稱作為“有”,稱作為這個是暫時的,視為虛空的,只有精神上的東西 靈魂,佛法界把它視為真有 真空,所以當你擁有了自己的靈魂,碰到事情都能夠處理 來理解,能夠解決心中的難題和困難的時候,實際上你就是真空妙有

所以要注意,有時候修心的時候我們不能執著,尤其不能執著於空,所以很多人說,我想通了,我明白了,我遁入空門了,你就算出家,你也不知道什麼叫空,什麼叫真空,因為要明白真正的空性,那是不實在的,那是一種虛幻的,那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而我們擁有真正的靈魂,那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所以空與不空,我們不要去想 只要好好地修,如果有一個人說,我一定把自己修得真空,我一定把自己修空,那你本身在執著於空當中,就像一個孩子說 我不要玩具了,媽媽 我再也不要玩具了,說明你腦子裡還想著玩具,如果真正不要玩具的話,他提都不會提,他想都不會想,他已經沒有這個思維了,那叫真的不去想像,那是真的放下了,那麼真空就是這個概念,所以我們心中有佛的人,心中就會有心。

所以你看我們學佛的人,經常去幫助別人,實際上你的心在做佛的事情,你只有成佛了,那你才有佛心,你今天有佛的心了,願意幫助別人 慈悲於眾生,那麼你就是佛心,所以像這些似佛似心 非心非佛,並不是佛 也並不是你的心。那是什麼呢?那是已經鑲嵌在你的八識田中的,一種般若智慧 一種理解,一種對佛法的,深深地印在自己內心當中的

我們說 一個最重要的一個概念,而這個概念,已經不使你認為它是一種概念,也不使你自己認為它是一種理念而是一種妙法,而是一種虛幻的,讓你已經成為一種自然想像出來的,碰到就能夠自然想像出來的一種理解,然後你會去做,所以這就叫以空返性。什麼叫以空返性?當你什麼都想通的時候,你才會找到你的本性,什麼都放下了,不跟別人爭 我無所謂了,你就找到你的空性 你的本性,就是把自己的本性要還淨。什麼叫還淨,還到原始的本性當中 就是乾淨,想想看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的心多乾淨,如果我們把別人東西弄壞了,我們不會逃走,我們肯定說 媽媽 爸爸 ,我們把東西弄壞了,哎呀 人家阿姨知道了怎麼辦,如果媽媽說,不要去管它 她不知道的,那你的本性就被污染了,只有小的時候 年輕的時候,他的乾淨才是在本性當中出來的,當我們越來越長大,我們被五濁惡世的名利是非所纏繞,變得慢慢地勢利,慢慢地在心中不乾淨,我們才能失去,當時我們才能失去明心見性的悟性,所以菩薩就是讓我們找回我們的本性,叫以空返性,你才能明心見性,所以不要去講究外在的物質的空性,你說任何的外在的物質,它也是有空性的。

這很簡單 這也不稀奇,為什麼,哪個事物到最後不是空的,你說哪一件事情到最後不是空的,你就是房子,幾百年之後它也得推掉重造,那一切,人到了百年之後也得走,他都是有一個時間的,而在這個時間的空間當中,你不要去執著外在的物質的空性,你也不要執著你內心世界的空和有,你不去執著你內心有沒有,你到了最後 一切自然,很多人走的時候,他放不下這個 放不下那個,哎呀 我對不起這個,我對不起那個,實際上他就是執著,實際上他放下了外界,但是放不下他內心世界的空和有,我們每個人都有對不起別人的時候,我們想像一下,我們人的一生做錯多少事情,等到你要結束的時候,你總結的時候,你才想到,我對不起他 我對不起她的時候,實際上這就是你的執著,你的執著造成你沒有空性,你放不下,你在心中有那些覺得虧欠別人,心中有骯髒的東西,那麼你就會失去你的本性當中的空性。

所以師父希望大家能夠了解,我們每個人,要從一種自然當中去找空性,自然當中是什麼,就是這個人是個好人,他天天幫鄰居掃地,他沒覺得我是在做好事,他每天就掃地掃地,他一年下來他還是掃地,不管人家怎麼講他 他一直掃地,掃到後來他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他沒有覺得這個掃地是好的和不好的,也沒有放在心中,覺得我在做好事 我在幫你,他自然地就出來了,你說這個人時間長了,幾年 十年 二十年下來,他是不是一個好人,是不是一個模範,是個好孩子,所以就是要找到自性的空,找到一種高尚的品質,而你天天在品質 高尚的品質當中,在做這些事情,而在自己的內心又不執著,我做了這些很好的事情,讓我的本質和品質變得高尚,因為他自己覺得自性本來就是空的,這些本來就應該做的事情,並不是說,我因為要想得到某一個利益和名譽,來做這些事情,他就是本性空性,當你能夠懂得這些的時候,你即可悟出宇宙的空性真理,宇宙的空性真理是什麼,一切歸空,一切唯心造,苦空無常,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苦空無常。這樣的時候,你做任何事情,就不會去執著因為我要做這件事情,或者我有意去做,或者我就是做了 我不想得到,但是我的心裡還是知道,做這件事情,我能夠得到一些利益和名譽,菩薩就是要我們修到,連這些“知道”你都不要,那叫自然 自然空性,那麼空性的真理就被你修出來了,然後你就懂得心裡乾淨 不往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