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1日講述

好,今天繼續給大家講《白話佛法》。

我們每一個人在學佛中都是靠精氣神。人家說“你精氣神很好”,精就是精神,氣就是氣爽,很開心,神,就是神不能有漏。精神,讓人家看出來你就是一個非常神清氣爽的人,一看就是很乾淨的。每一個人如果想在精神方面好,在氣場方面好,在神的方面能夠理解別人,他就會神清氣爽。他能夠接受別人的觀點,能夠隨緣的人,他的神就非常地好。所以,有精神的人是一個隨和的人。學佛人解脫的方法就在於精氣神合一,才會產生定力和智慧。很多人一輩子就是蔫的,什麼事情都不開心、難受、窩囊,他哪來的智慧?他哪來的定力?

所以,我們學佛人要學會定。佛法把“定”當作“禪”,因為當一個人能夠禪了之後,他才能定下來。禪定會產生智慧。碰到一件事情,人家跟你說不好了,出什麼事了,你非常認真圓融地完全定得下來,不要著急,慢慢講“我們總有辦法解決的,我們總會想出辦法來的”,那麼這個禪定就出來了。所以學佛的人要懂得,禪定之後就是修出你的智慧。很多學佛的人,修到後來不知道為什麼禪定。天天打坐,定得下來,禪坐之後會出現什麼不一樣?那就是智慧出來了。所以,有智慧的人才會有禪定。定慧息息相關。息息相關就相當於呼吸跟呼吸之間的關係。因為你禪定了,智慧就會出來。你想想看,一個有智慧的人會鬧嗎?他會跳嗎?他的身和內心真正地定下來,才能真正地產生智慧出來,那才能容易解脫。為什麼很多人不容易解脫,碰到什麼事情定不下來。你對他說:“你想想辦法。”“我想不出啊!”那哪會解脫呢?

佛法界經常講:身心定,智慧生。身體和心都要定。很多人身體坐下來了,“你冷靜冷靜,坐下來,趕快想想辦法”,想不出辦法,他心不定。身體定了,你的心也要定。而有的人心好像很定,但是實際上他身體在不停地跑來跑去,忙過來忙過去,頭昏眼花的,魂魄不齊一樣的,這個人就是身和息,和他的生命、他的智慧都沒有定下來,他不會有智慧產生的。所以,憂鬱的人就是找不到智慧,找不到禪定。

一個有智慧的人有兩個翅膀,因為兩個翅膀是平衡的,像鳥一樣有兩個翅膀,牠不會摔下來。我們學佛的人有兩個什麼翅膀?一個是禪,一個是定,那麼你就生出智慧。我們學佛學到後來,智慧像鳥一樣能夠飛上湛藍的天空,能夠騰空翱翔,因為有了禪,有了定。所以,能定的人,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可以讓他擔心,讓他難過,因為有心,什麼事情都不怕,他的心一定能定下來。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就是心不定,雜念紛飛,“這件事情怎麼辦,那件事情怎麼辦”,分不清,那麼就產生是非;是非也分不清,那就不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很多人因為雜念太多,慢慢地遠離了智慧,慢慢地做錯了更多的事,而且在輪迴中不斷地犯錯,他造成的就是一輩子的後悔。

也有一些人碰到什麼事情,他有小智慧、小腦筋,頭腦很靈活,小聰明很多……記住了,小聰明容易犯罪、容易犯錯,大聰明就叫智慧,動小腦筋就是小聰明。所以師父經常講很多人:“你不要動小腦筋。你實實在在,別人相信你;你實實在在,別人愛戴你。你以為自己動的小腦筋可以騙別人?實際上你的智商是非常低下的。”現在的人哪個笨?現在的人哪個不懂?你使出來很多雕蟲小技,在人間、在單位裡、在交朋友中,別人怎麼會不懂?所以,實實在在你就變成大智慧,否則就是一個小聰明。人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想出很多事情來投機取巧,“這個我可以動點小腦筋,這個我可以想辦法,這個我可以動……”最後煩惱就跟著來了。任何人只要沒有大智慧,他動出來的都叫小腦筋。那麼慢慢地,智慧沒有的話,定力沒有了;定力沒有了,就走錯路了。

人最基本的,要學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是什麼?就是要有智慧和定力,你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一個有智慧的人跟人家說實話,別人會把他當人看;一個有聖人般智慧的人,別人會把他當聖人看;整天動著人間的小腦筋,出著鬼點子,別人把你當一個小人看,別人把你當一個鬼看。所以很多人為什麼一輩子不能成功?因為他把別人都當成小人,認為別人都可以欺騙,可以隱瞞,最後一失足成千古恨。

師父經常跟你們講,你想平穩地過上一生,小事情要把它當成大事情來做,大事情要變得更認真地去做。每一個人都不要看別人好像不會知道、不容易知道,別人都非常非常有智慧,這樣你才會擁有智慧。就像下象棋一樣,你找一個人跟你對壘,你覺得這個人水平很低的,你輕敵,你很快地被人家將軍了;如果今天人家告訴你,這個人是一個非常有腦子的下象棋高手,那你可能就不一樣了。

我們有時候做人簡單一點,反而讓別人更加尊重你;吃得簡單一點,你的生活會比較充實;用得簡單一點,你會不貪不求。如果你沒有定力,你平時平穩的生活都很難維持,因為你沒定力,你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你什麼都想要,到最後什麼都得不到。

修得好一點,靠的是智慧和禪定的種子,修心修到後來要把種子修出來。所以師父經常跟弟子講,你有沒有慈悲的種子?你有沒有智慧的種子?如果你這個人一輩子都很有智慧,這個種子會繼續發芽,繼續光大。一個有智慧的人,他不停生出的都是智慧;一個愚蠢的人,他想出一個愚蠢的點子,你叫他再想一個,他生出來的還是愚蠢的點子。

人要真正去掉自己身上的六賊,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千萬不要聞到好的就想去要,眼睛看到美好的東西就想去奪,耳朵喜歡聽好話,舌頭喜歡吃好的,身體喜歡睡柔軟的,等等的一切,包括你的意念去傷害別人,或者讓自己受到傷害,這都是六賊之中的。這些雜念會讓你修心引入歧途,讓你的思維變成偏差。我們學佛人一定要克服這些偏差,每一天活在正能量當中。我們說好話、說正事,不打妄語,我們就好好地做自己的人。讓別人能夠來了解你,你也能夠了解別人,你就能夠換位思考,你就能用菩薩的智慧來解決彼此之間人間的煩惱,這就叫般若智慧。

修行有時候並不是去拜拜佛、聽聽經文,這是“希望菩薩能夠保佑我,我希望能夠聽聽經文,能夠聞到佛法”。像我們這麼多的弟子,現在已經不是耳聞的問題,是怎麼樣能夠來理解“如是我聞”的佛法。“如是我聞”,就是佛法就像你自己聽到的一樣,就像你在八識田中、阿摩羅識九識田中已經存在你內心的佛性一樣。因為你不單單是聞,而是你在辨別、在思考,你已經用你的智慧去慢慢地理解這個人間的道理是否真實,你自己在思考那些佛理是不是我們學佛做人的真諦的問題。

真正的修行就是要停止一切人間的小我的思維。很多人碰到事情就動小腦筋,都是小我的思維,所以要修出定,慢慢地有定性出來,你才能從意念、雜念開始,慢慢進入到止念,止念之後才能定念。我們定的是什麼樣的念頭?定的是佛陀佛法傳給我們的正信正念,我定在了這個正念上,我才有正確的修行的智慧。所以學佛人要懂得止念、定念,停止自己的雜念,定住自己的正信正念。當你能夠定得住自己雜念橫飛的時候,你慢慢地就會連一種雜念的念頭都不會有了,這才叫做定,不容易的。

我們佛友剛剛在學佛當中,很多人跪在觀世音菩薩面前,腦子雜念橫飛,很多人跪在觀世音菩薩面前,眼睛都看著菩薩了,但是雜念不知道飛到哪裡了,他沒有一種定念,實際上這就是離真正修行的般若還遠得不得了。你能看見菩薩就想起大慈大悲,你能做噩夢的時候就知道什麼叫正。師父告訴大家,真正的定念是心無罣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