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2日 講述
各位佛友,我們今天繼續和大家說《白話佛法》。
每一個學佛人都要懂得,心情是人的一種感覺。有時候心情好,你感覺就好;心情不好,感覺就不好。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生命,但是它有時候卻能控制你人生大半的生命。心情好,有時候什麼都好;心情不好,你的心就亂了。不要讓你的人生輸給了你的心情。我們常常不是輸給了別人,而是輸給了自己的心情。所以,不要用壞心情來貶低我們學佛人的人格和形象。有時候心情不好,讓別人看到我們能力不足,因為會降低我們的能力,會擾亂我們的思維,從而最後輸給了自己。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學佛的人,他能夠控制好自己的心情,能夠處處明白今天所處的環境和位置,應該說什麼話,今天的心情不好,應該怎麼處理這件事情,當心情好的時候,我應該怎麼處理這件事情。這樣,你就能控制好自己的感覺,生活才會處處顯示出祥和。
生活本來不苦,苦的是我們人生的欲望太多。你看看,我們今天要這個,明天要那個,後天我們又需要這個、又需要那個。心本來不累,累的是我們放不下的東西太多太多;我們人生本來不苦,苦的是我們的心,苦的是我們對人間物欲的追求。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不斷增加和減少的一個過程。如果你對人間的欲望增加越多,你煩惱越多,痛苦越多;如果你對人間的欲望慢慢地學會放下,那麼你慢慢地就會領悟到生命的真諦。這個世界的真諦就是苦空無常。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受了很多苦;然後我們最後走的時候,得到的一切都是空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最後,我們又以一生的無常來總結自己。沒有一件事情是長久的,沒有一句話是長久的,沒有一個思維能夠長久,沒有一個行為能夠永遠地擁有它。所以基本上物質上和精神上都不能擁有。生命深層次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懂得苦空無常的真諦。
我們要學會放下,要學會放棄和回歸。想一想,我們小時候非常可愛,我們小時候什麼都是“叔叔阿姨先吃,哥哥姐姐先吃。這個我不要,姐姐拿,哥哥拿”,而現在越長越大了,我們變得什麼都要,我們變得什麼都要跟人家搶、跟人家奪、跟人家爭,哪怕一句話,也要跟人家爭。這就是我們的人生,忘記了我們的本性和本來面目,所以我們需要的是回歸本性,放棄人生的欲望。
其實放棄欲望,就是放棄自己一生的煩躁和貪心,回歸自然的本性,回歸內心的安寧。怎麼樣來回歸?首先要治癒你的貪瞋癡。人如果不做善事,時間長了就會做壞事,所以人生必須學會做善事。不但要做善事,而且要教導人與人之間一種佛性的互動。佛性的互動就是在有理智和為別人想的基礎上,有大愛、有慈悲心的基礎上,和別人產生互動,這樣你就會見證佛性。人生,要學會見證佛性,就要管好自己的身口意。你今天想做佛,你嘴巴管不管得住?你今天意念乾淨不乾淨?意念不乾淨,成不了佛,做不了菩薩。你出來的行為代表你的人格,代表你的高貴和低級。所以講出來的話、一個動作,讓別人看得起你或者看不起你。
佛法就是讓自己學會慢慢地定下來。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定,把自己的心定下來。
要懂得,弘法的人就會得到妙法。今天去幫助別人,你會在心中擁有菩薩的妙法。能夠幫助別人的人,他心中一定有妙法,用善巧的方法去救度眾生、幫助別人。尤其在別人痛苦困難的時候,我們更要學會幫助別人。
學佛度眾,首先要學會自己認識善惡,認識自己——你今天的心到底是善的還是惡的。你今天如果是善心,你大可去做很多很多善事,善良;如果你今天心情不好,想的都是惡事,那你不 能去做任何事情。
對內講,身體非常重要。對自己的身體內部來講,要保持身體健康;對學佛人來講,外部要保持自己精神的健康,身體氣場平衡——我們說平順。為什麼今天特別開心?氣很順,很開心,就是不能有瞋心。記住了,沒有瞋心的人氣就會順,就會有愛出現;你的氣場一順暢,煩惱就不會產生。你今天有妙法度眾,你的煩惱就離你而去。
要照見五蘊皆空,不要讓人的思維阻礙了內心的佛性。全部照見,要看到它,要去除它,要透視它,要越過它。比方說,今天你想做一件好事,你想“我沒時間……沒關係,只要學觀世音菩薩做好事,我越過時間”;今天說“我去幫鄰居”,說不定家裡還有其他人不喜歡鄰居的,要罵你,你想到“我要幫助別人,因為我是學佛之人”。你把周圍的這種雜念、把心裡的雜念全部去除,照見就是要照過、透過它,照見五蘊皆空,讓自己身上佛菩薩的光和能量相融合,和自己的為人相融合,這樣才能堅定道心。人家說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而且不能做壞事。
弘法要懂得,堅持精進努力,一定會得道多助,別人都會幫助你。你在學佛,別人會支持你,別人會看得起你,別人會尊重你,你就有貴人相助。要在自行的弘法中增加福德,所以師父經常跟你們說,學佛的人要有福氣,沒有福氣的人學不到佛的。很多人天天還在吃喝玩樂,在浪費著時間,他們怎麼有這個福氣聽到佛法?他們有苦惱的時候沒辦法,就像很多年輕人在談戀愛中痛苦了,他們只能到網吧在網上消磨時間,來減少自己對這個事情的痛苦。這些就是他們的福德還不夠。福怎麼來?幫助別人,廣結善緣,就有福氣。德是怎麼來的?尊重別人,不撒謊,好好地和別人交朋友,好好地為眾生服務,能夠幫助別人,你就會有道德。這些都是屬於學佛人無私無形的助緣力,這些沒有形狀的、看不見的助緣、幫助你的力量。所以你去看,一個學佛人會得到很多人對他的幫助,但是有很多人就沒有這方面的幫助。為什麼?因為他只知道自己,只知道自私,根本從來沒想到去幫助別人。
一切都是你的心造成的。你今天能夠用心去幫助別人,你就是個善良的人;你每一天幫助別人一點,365天,你就有365個亮點和善良點,你就是一個善良的人。如果你今天做一點點壞事,累積成惡,你就是個惡人,你的心怎麼會乾淨?所以我們修心的人要修乾淨,這樣外面的邪思邪見和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才能不到你心裡來控制你,你心中才會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