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5日 講述
每一天要心無所住,那你的心處處才是淨土。你心只要住在哪個位置,不管你所住人間的哪個地方,因為它是紅塵,那麼慢慢地在你心中就會有污濁之土。所以忘不了過去的人心中就有污濁。很多人就是忘不了,很多歌曲也是忘不了,《勿忘我》等等,你的心怎麼能清淨?當你天天忘不了過去的時候,當你忘不了別人對你的好,也忘不了別人曾經傷害你,都會對寂靜產生障礙。一個痛苦的人怎麼能夠靜下來呢?如果在滾滾紅塵中你能夠放下這些,你就是彌陀。要時時刻刻打消這些妄念,要見證實相,死要面子的人不會有好的果報的。
以相妙用,以真實的如來相來印證自己內心的佛相,對人間看穿看破,但是要善待,要妙用,這就是禪門觀。能夠有智慧來看待這個世界的一切,就擁有了超越一般凡塵的煩惱障礙的一種智慧。念經同樣也是要把這些經文念到自己的第八意識當中去,這個種子成熟了,你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今天念經的人能夠念成了,就成功了。所以念經要念出佛的種子,做人要做出聖人,學佛要把佛的願力做出來、學出來,然後才能產生願力,才能用這個願力去戰勝人間一切煩惱,最後才能成為人間的活佛。
今天師父接收到一篇一個弟子的懺悔信,這個弟子說,昨天無意當中看見一篇文章,是關於佛陀教子的文章,他說:“我突然發現,原來師父教育我們和佛陀是一樣的方法,對我們的慧命師父格外地重視,對我們的毛病深惡痛絕,對我們的生活關心記掛,因人施教,既有師子吼,又有諄諄的善誘,教導我們真修實修,不要貢高我慢。”他說他看到一個故事,關於佛陀教育他的孩子羅睺羅的。
師父今天在這裡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就是講佛陀怎麼教育他的孩子羅睺羅。實際上我們都是佛陀的孩子,我們都要接受教育。
在《教誡羅睺羅經》中記載佛陀善巧方便教導羅睺羅改過的典故。佛陀的孩子羅睺羅開始修行的時候,他因為比較小,比較淘氣,他學法持戒有疏忽的地方,因此受過佛陀父親的訓誡。這個經文對他喜歡說謊的壞習慣,佛陀用了一種比喻,這在《相應部》的第二品中講到,就是對小沙彌解說世事無常的本性。師父覺得這個弟子選的這一篇非常好,所以師父今天跟大家講。本來我給大家準備了另外的佛陀的故事,今天就告訴大家這個故事,比較貼近我們的生活。師父也是這麼遵照佛陀的教誨在教育你們大家的。
有一天,佛陀命令他的孩子羅睺羅端著一大盆水洗佛的雙足(雙腳)。洗完之後,佛就問他了:“孩子,這些水可以喝嗎?”
羅睺羅說:“洗過腳的水不乾淨,不能喝。”
佛說:“你知道嗎?你就和這個洗足的水一樣,水本來是非常清淨的,洗了腳之後就很髒。就比如你本來是皇宮貴族的王孫,遠離世間虛假的榮華富貴,現在出家做沙門,你不精進修道,不清淨身心,不守口慎言,整天講玩笑話騙人,三毒的污垢填滿了你的心中,同清淨的水裡有了垢穢一樣!”佛陀從來沒有這麼嚴聲厲色地對羅睺羅說過話。羅睺羅低頭不敢仰望佛陀,佛陀招呼他把水拿去倒掉,這才敢移動身子。
等羅睺羅倒了水回來之後,佛陀又再問他:“這個盆可以用來盛飯、洗米、洗菜嗎?”
羅睺羅說:“洗腳的盆不可以盛飯吃,因為盆裡不乾淨,上面有污垢黏著,所以不能裝東西吃。”
佛說:“你就是和這個盆一樣,你雖然出家做了沙門,但是你不修戒定慧,不淨身口意,滿身充斥著不實的垢穢,聖潔光明的智慧、大道的資糧怎麼能夠裝進你的心中?”佛陀說後,用腳把盆子輕輕一踢,盆子就滾得轉起來,羅睺羅很害怕的樣子。
佛陀就問他:“羅睺羅!你怕把這個盆子踢壞嗎?”
羅睺羅說:“佛陀,不是!洗足的盆是很粗的用物,壞了也不要緊。”
佛陀跟他講:“羅睺羅!你就和這個盆子一樣,不會得到大家的尊敬和愛護。你出家做沙門,不重威儀,戲弄妄言,自甘墮落,自取下賤。這個結果將使誰都不愛護你、珍視你,就是到了命終的時候也不能覺悟,你會處在迷中增加更多的迷惑!”
羅睺羅全身流汗,慚愧得無地容身,他發誓自己以後一定要改變自己的心:“我絕對不能自甘墮落。”
這個故事就是告訴我們,對弟子們身上的毛病,作為一個師父要嚴加管理。如果對弟子身上的毛病不好好地管,就是放縱,就是在傷害他,就是看見他自甘墮落,讓別人看不起他。
所以要熟悉自我,自己要了解自我,要降伏自我,要改變自我,否則更何談去改變別人。學佛是對自我佛心和善心的一個交代,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很多人一輩子假修,有什麼用?所以要了解一個人,讓這個人修心,首先要看他的出發點和目的是不是相符合。我們很多學佛人,出發點就是為了讓自己家裡病人身體好,就單單這個出發點,等到他家裡病人求好了,他就不修了。真正有智慧的人,今天學佛不是單單為了幫助家裡人,不是單單為自己求得順利、人間去除很多煩惱,而真正的目的是要超脫六道,能夠一世修成。如果你的目的和你今天最後的願望是相符的,那你這個人就很容易方得始終,就很容易不忘初心。這就是師父告訴你們的,要了解、要看他的出發點和目的,你就知道他是否真心了。
有一句詩: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欲知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很多人整天埋怨:“我為什麼不幸運?為什麼我身體不好?為什麼我這麼不lucky(幸運)、不幸福?為什麼我災禍橫生?”你們看一看你們累世積累了多少殺業,你們今世吃過多少活的生物,這一切都是一種業報。
所以學佛要有正確的修行觀,才能開啟內在本有的智慧。有的佛教徒在還沒有學佛之前,覺得他很快樂;但是學佛之後,他慢慢覺得自己有束縛了,覺得很痛苦,還讓家裡人跟著他一起痛苦。有的在家居士,有心學佛是一件好事,但是必須認清楚自己為什麼學佛。因為想永遠地幸福,永遠地脫離痛苦,不是擁有一時的幸福。因為在沒學佛之前,就算有幸福也是暫時的;但是學了佛之後,我們的幸福是永遠的。這就是修行的分別。
所以真修的人在內心深處改變;而假修、為了某一個目的在修心的人,他只是為了某一個方法,或者用一種理念,在學佛的過程中來改變一下自己。所以要修心,每一天必須花很多時間念佛、拜佛、念經,包括自己共修、做善事或與修行相關的功課上,這就是我們學佛人應該做的事情。每一天的精進會使你進步,每一天的懈怠會使你丟失本性。希望大家好好地學佛,好好地改變,真修實修,進入如來智慧,用如來的智慧讓自己一世修成、永斷輪迴。
好,今天跟大家就講到這裡,我們下次節目再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