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全世界的各位佛友們,還有心靈法門的弟子,大家晚上好!師父今天跟大家講一些白話佛法。能夠讓大家開悟、明性,那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有時候總不認識自己,我們有時候可以認識別人,但是不能認識自己。就像一個人一樣,自己有很多的毛病自己都不知道,當別人告訴你的時候,你才慢慢知道,“哦,我還是這樣啊?”實際上,你不認識自己的話,就不能找到自己身上的業障和因果。所以任何人學佛,要從真正地認識自我開始。你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量、有多大的能力去做某一些事情,你今天到底胃口有多大,你今天能夠做什麼事情……瞭解自己,你才能瞭解別人。一個連自己的毛病和自己身上各種各樣的能力都不知道,而且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的人,他怎麼能夠了解佛法?真正地學會認識自我,你一生才能把人做好。

師父今天跟你們講,不是單單說做佛,就是做人的話,你也要認識自己——我身上有多少缺點,我這個人耳朵根軟,我這個人喜歡把別人的話傳過去傳過來,我這個人總是什麼事情還沒真正地了解就已經開始做了……那麼,這就是人的毛病。所以真正學佛的人一定要瞭解自我,然後才能駕馭自我,做到駕馭自我之後,才能擁有無我,把自己忘記。學佛人肯吃苦,念念為別人,一切為眾生。就像一個母親,在家裡,腦海裡想著總是自己的孩子、總是別人,所以母親吃了苦,她的心向著別人,才得到別人的尊敬。懂得為別人想的人,本身就擁有了一個無量的境界。你們交朋友當中,有的人一開口就是講自己的:講自己的感受,講自己怎麼樣怎麼樣……這些人沒有無量的境界。能夠放下自己,才能真正地了解眾生。

過去有很多徒弟跟他們的師父學佛,天天打坐、念經、磕頭,徒弟說:“我這樣就能成佛了嗎?”師父就告訴他:“你打坐也成不了佛,你念經也成不了佛。”徒弟就問師父:“那我怎麼樣能夠成佛呢?”師父就告訴他:“因為佛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成佛。”這個哲理就是告訴我們:只管耕耘,不問收穫。很多人怎麼會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一個學佛人,怎麼樣能夠讓自己變為菩薩?因為他無我,他沒有想過“我今天要做某件事情是為了我的將來、我的名、我的利……”他一切都忘記了

沒有我相,你才能有佛相。一個自私的人哪來的佛相?佛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成佛,他成佛了。一個善良的人,從來沒想過要占別人便宜,他最後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佛想過什麼?佛只想怎麼樣來救度眾生,怎麼樣來施捨予別人,怎麼樣能夠讓每個人的心靈充滿著智慧和般若,因為佛菩薩每天就是想著怎麼樣幫助別人、方便眾生。

如果我們天天想著捨下自己,能夠為別人多多地著想,什麼事情為別人服務,每天想著“我應該為他多做一點,我應該幫助他,我應該去承擔責任……”然後每一天默默地付出,而且不誇耀自己,只是在責任當中去理解、包容、原諒,在學佛當中,沒有欲望和貪圖,這就是無欲。一個人沒有欲望地付出,這個人就是未來的菩薩我們做人,不管做什麼事情,不要想像著“我能做什麼,我以後要成為什麼,我想得到什麼……”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在這個世界當中,你只有真心地對待眾生,真心地愛戴眾生,真心地去寬待別人,你才能把自己的佛心全部捨出去,你會得到眾生的佛性,因為你救度了眾生的佛性。

很多人天天說“我要成佛,我要一世修成,我要求得到,我能夠改變自己……”其實這種需要,佛都是沒有的,因為不管什麼事情,佛對我們沒有任何的欲望,所以我們做事情、做人,也不要動不動為自己來打算。真正能夠為別人所想、為別人而活的人,他的願力就出來了願力在哪裡?願力在心裡。願力不是告訴別人,願力是自己用真心默默地耕耘。所以“行願之道”,你今天有願力,你還要去行,當你行了這個願力,你才能修成正果。師父跟你們講,佛沒有想過自己要成佛,佛也沒有想過要幫助別人,但是佛天天在做佛的事情,在救度眾生,他怎麼會不成佛呢?我們人,想做一個好人,只要你天天做好事,不去想“我是個好人”,你不就是一個好人嗎?所以功德怎麼來的?默默耕耘啊!一個人能夠捨去身上的毛病,捨去自己內心的貪瞋癡,就是在佛的道路上精進修行。

人一般的概念是有求,如果你求了,就會有得失之心。今天不管做什麼事情,我沒有求,做菩薩是應該的,學佛是應該的,為別人付出,我沒有任何條件作為自己的交換,否則就不能成就佛道。很多人為什麼自己捨了而得不到?因為他在捨的時候就想到要得回來。如果一個人直接就能得,實際上就是他捨了。佛從來沒想過從我們那裡得到什麼,但是佛一直在幫助我們,這不就是我們的福報,不就是我們自己做功德而佛給我們的加持嗎?所以做人要學會擁有無量的德、無量的福。無量的德是怎麼來的?是守戒。無量的德是哪裡來的?那是因為你自己沒有任何私心地付出,當一個人沒有私心地付出,你就擁有了道德。

學佛人不為自己,好好做人,幫助別人。當你幫助別人的時候,難道你得不到嗎?表面上有些理論是空洞的,要想達到無私無我的心,談何容易啊!但事實上,在生活當中,就有很多人做著那些無私無我的工作。這就是師父經常跟你們說的,一個母親沒有自己,她沒有私心地照顧孩子、照顧家庭,她根本不想從這個家庭得到什麼,她只是一味地付出,這就是無私和無我。這就是為什麼母親非常受人尊敬,人家總是說“偉大的母親”。當一個人無私地去做的時候,你就破掉你的“我相”了。就像很多人做了很多好事,別人說“你做了這麼多好事,功德無量!”“沒有啊,我沒有做什麼。我沒有功,我也沒有德。”你有功德嗎?有啊。你用得著自己去講嗎?這就是學佛做人的一個方法。

功和德在你內心的起心動念當中。功怎麼來的?你剛剛想到去幫助別人,你就有功了。“我要去幫助他,我要去解救他,我要去扶持他”,就是有功。當你真正去做了,德就來了,因為你的道德使你付出了時間,你為別人的很多利益犧牲了自己的利益,你就是無相境界。不為自己,只為他人,說明你內心的意識當中已經有戒道。大家知道什麼叫“戒道”嗎?戒就是戒律的“戒”,道就是佛道。一個人想成就佛,必須要守戒。當你克制自己的私慾去幫助別人的時候,你就擁有了戒道。

我們在做人當中,在生活當中,很多人私心雜念太多,每一天有很多的要求、妄想、雜念,“我這個要,那個也要”,像這種妄念,你根本就控制不住你的起心動念。什麼叫“起心”?別人告訴你一件事情,你心一動,這叫“起心”。什麼叫“念頭”?看到好吃的、好的東西,“我想要”,那麼念頭就出來了;“我對這件事情不理解”,念頭出來了。當一個人起心動念的時候,已經在用因果做自己的行為了。因果非常的嚴厲,因果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沒有清淨心,你一定會造因結果。我們現在人總是講“這結果怎麼樣啊?”結果你自己最清楚,你今天偷東西了,結果就是被別人抓住了;你今天講壞話了,結果就被別人罵了。結果就是結成的碩果,如果你結善,那麼就有善果;你清淨了,就有清淨果;你今天圓融了,有圓融果;你真正地守戒,你就得了一個戒果。守戒守得好的人,經常別人會對他講:“你這個人守戒守得好。”“你怎麼不生氣的?你怎麼能夠放得下的?你怎麼什麼事情都想得清楚,都能放得下?你一點不生氣。”這個人心中很明白,因為今天是今天,明天是明天,這個人很有智慧啊。今天跟明天一樣嗎?不一樣。明天跟下個禮拜一樣嗎?不一樣。下個禮拜跟下個月一樣嗎?不一樣。下個月跟明年一樣嗎?又不一樣。一切都在動的當中,所以叫無常。

我們人傻就傻在想不通,拼命地往裡邊去鑽,拼命地去想,起心動念每天在犯戒之中。你們說你們哪一天不犯戒的?你就是開著車,看見這個女孩子好看一點,多看了一眼——犯戒;你今天看見一個帥哥,多看一眼——犯戒;你今天是學佛人,你覺得“我應該多拿一點”——犯戒。一切都是你起心動念引起的。

網路講座 視頻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