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8日講述

很多人小不忍則亂大謀,有的時候你看到了眼前的事情還沒有發生原則性的變化、實質性的變化,只是外表的煩惱讓你想到了“我想要去改變它,我想要去讓它變化”,實際上真正的變化還沒有,這就是我們人的心態的轉變,有的時候就是一時衝動,後悔莫及。有的人知道自己今天的衝動會導致坐牢、打官司,但是他還是這麼衝動地去做了,這就是說明這個人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能力。

師父在這裡要告訴你們一個小故事。有一天,有一個小和尚挑著水桶,好不容易打了滿滿的一桶水,剛剛走了沒多少步,一顆石頭,一滑,整個滑倒,自己摔了一跤,還被嚇了一大跳。從大老遠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打上來的水全部灑光了,一時,他非常地憤怒,用腳踢這些石頭,而且心裡、嘴巴裡還在罵“都是你們不好”。這時候,腳一踢,不但人滑倒了,連水桶都摔破了。事後,他就去問自己的禪師,他的師父就跟他說:“孩子,你先坐下,我給你講個故事好嗎?你聽師父跟你講一個故事來平息一下你的情緒,冷靜一下,否則你做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的。”

小和尚就說:“師父,您告訴我吧。”

禪師就開始說:“曾經有一隻駱駝在沙漠當中行走著,正好在太陽像一個大火球的正午,牠被曬得又渴又飢,就是又嘴巴乾又飢餓,牠一肚子的火不知道往哪裡發才好。正在這時,沒想到,一塊碎玻璃片把牠的腳掌給弄破了一點點,比較痛,但是還沒出血。這個時候,這個駱駝又餓又疲憊,累得不得了的駱駝火冒三丈,牠抬起腳狠狠地將碎片踢了出去,卻不小心把牠原來的傷口撕裂開來了,傷口加深,鮮紅的血從駱駝的腳底流了出來,染紅了沙子。這還沒完,生氣的駱駝只能一拐一拐地往前走著,走出的血印子引來了在天空飛行的禿鷹。駱駝被嚇得往沙漠邊緣狂奔,想躲開牠。由於疲憊再加上流血過多,無力的駱駝倉皇當中沒想到又跑到了一處食人蟻的巢穴中。食人蟻就是吃人的螞蟻,很大的。那些食人蟻一聞到鮮血,就黑壓壓地向駱駝撲過來,不一會兒,可憐的駱駝就鮮血淋淋地倒在了地上,被幾萬隻的食人蟻啃光了。”

禪師講到這裡,對小和尚說:“孩子,你知道駱駝在臨死前,牠最後悔的一件事情是什麼嗎?”

這時候小和尚終於明白過來,說:“師父,駱駝最後悔的是不應該跟一塊小小的玻璃碎片生氣。”

我們學佛人從這個故事當中要懂得,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一定要平息自己的情緒,冷靜一下再對待這件事情,就像師父經常跟你們講的,自己心中有結的時候要先放一下,先不要去碰它,否則會造成讓自己後悔莫及的事情。我們生活當中也是一樣的,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我們很多人暴跳,失去了理智和冷靜,這樣會影響你的心胸。學佛人只有心胸坦蕩,善待生命,善待他人,才能善待自己。成就人生的大事需要有超常的承受力,一個能夠成功的人,他是有超過常人的承受力和忍耐力的。同樣,我們學佛人每一天的念經、吃素、學佛、救度眾生,不就是靠著我們的忍耐力嗎?當我們有一天進入了西方極樂世界,當我們進入了心靈淨土,別人羨慕啊!當你真正地享受到天界的那種快樂的時候,就是靠我們現在一步一步這麼踏踏實實地忍耐走過的,所以走向成功,要學會克服困難。

喜怒哀樂只是我們人之常情,很正常的,為什麼有的人碰到事情就會怒髮衝冠,有的時候就是暴風驟雨,而有的人不管碰到什麼事情總能和顏悅色、春風化雨呢?這就是內心的平衡點掌握得好與不好。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調整自己的情緒,多想一想“這個事情一定會過去的”,生氣的時候多問問自己你有沒有時間再去氣這些事情,你有沒有多少的生命再去浪費在那些生氣的事情上。真正學佛的人要懂得,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是非天天有,不聽還是有,是非天天有,你每一天都是在找理由。台長講,心中無是非,你自然心中無是自然無非。

當一個人擁有了一點財富,並不是你擁有的,那是借給你的,是你暫時幫別人在人間保管這個財富,因為當你離開的時候,這些財富又歸別人了。所以不要去貪圖人間的多少,我們不要自以為擁有財富,實際上,我們人很容易被財富所擁有,因為當你被這些財富所左右的時候,你就像那些借房貸的人一樣,每一天被困在房貸之中,你不打工不還錢,那你的利息加上你的本金就像一座山一樣壓得你喘不過氣來。

我們做人,不管我們是否有名有利,不管我們是擁有財富還是很窮,永遠不要因為一件小小的爭執而遠離你的佛友和你的親朋好友,因為這些小小的怨恨在你心中會使你忘記別人曾經對你有過的恩情。不學佛,你就是個人;學了佛,你就是個聖人;能夠開悟,你就是個菩薩;如果能夠正等正覺,而且徹悟了,那你就是個佛。學佛的人永遠不要去犯人類最大的錯誤,就是不敢承擔聖人的心和擁有菩薩的慈悲心。我們學佛人要學會,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一樣的人,你的日子反而會好過,不會過多地去後悔。多聽聽別人的,你就會改變自己,你就會減少生活當中的痛苦。你要學會容忍,你才能改變別人,因為很多人執著於改變別人,每一天都想去糾正別人,從而給自己造成明天更多的後悔。

下面師父跟大家講一個故事,一般故事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從中可以聽出很多的人生哲理。

從前在一座茂密的深山當中,在一棵大樹上,有一隻叫拘耆的老烏鴉,牠生了幾隻可愛的小烏鴉,牠非常喜愛它的小烏鴉。老烏鴉拘耆常在深山叢林中玩樂,日子久了,牠居然和樹林上的一隻獼猴做起朋友來了,牠們的友情非常地深厚。遊居在附近樹林當中的毒蛇窺探著老烏鴉生的那幾隻可愛的小烏鴉,常向那棵樹上凝想著,如果哪一天,等老烏鴉和獼猴不在的時候,牠就有機會去把那些小烏鴉吞食掉。

有一天,老烏鴉出去尋覓食物,獼猴也上山採摘果實,毒蛇察覺良好的機會到來,立刻爬進了烏鴉的窩裡,把幾隻小烏鴉快速地吞食,然後就遊走了。老烏鴉辛辛苦苦地覓食回來,一進巢,只看見幾根小羽毛和一些血跡,於是老烏鴉突然意識到牠的小烏鴉被毒蛇給吞吃掉了,牠心痛異常,哭得非常地難受。老烏鴉想要為自己的孩子報仇,但又不是蛇的對手,因此牠更加地悲痛。這時候獼猴採果回來了,見狀大驚,就問老烏鴉為何這麼傷心,老烏鴉就告以小烏鴉被毒蛇吞吃的這些事情。獼猴聽了非常地氣憤,怒罵道:“惡毒的毒蛇,喪盡天良,專門以殺生為業,遊閒偷懶,不務正業,看到比牠弱的就張牙舞爪,吞食弱者。” 

獼猴非常有正義感,牠同情安慰了老烏鴉以後,毅然地對老烏鴉說道:“毒蛇太可恨了,我當為你報仇。”

說罷跳躍而去。獼猴走了不多遠,就在樹上看見毒蛇在地上遊閒地蠕動著,牠心中想道:“可惡的毒蛇,你竟殘忍地吞食了我朋友的孩子,我今天非和你拼個你死我活,否則決不罷休。”

於是,獼猴以敏捷的身體跳到了毒蛇面前,擾亂了牠的前進。毒蛇見狀大怒,奮身來纏縛獼猴,敏捷的獼猴一個箭步跳躍過去,並再一躍上前,用力把蛇頭抓住,拖到一塊粗質的石頭上,奮力地去磨擦,毒蛇終於頭破血流,一命嗚呼。獼猴把死蛇擲到山坑當中,然後欣然離去,老烏鴉見大仇已報,心中大感安慰。

當時佛陀知道這件事情之後說道: “正義的獼猴,牠是菩薩的化身,為去除毒蛇,不讓牠殘害其他的弱小生命而犧牲自己,寧可造殺業墮落,為了保護眾生的生命。”

我們活在世界上,修心的人可以說學小乘戒律,是絕對不殺,但是大乘佛法的精神是什麼?不是執法不化,是寧可自己墮地獄,但願眾生得離苦,所以偉大的菩薩的精神,那才是真正的救度眾生的精神。從這個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無數條毒蛇天天在傷害我們的心,傷害我們的肺和我們的胃,傷害我們的智商,傷害我們的能量,我們要用心中的正能量,像獼猴一樣,把自己心中的惡魔一個一個地給清除掉。我們要清除自己心中的魔障,我們不但要管好自己的心,更要把傷害自己內心的魔趕走,要把牠打掉。幫助別人、救度別人不怕自己擔業,那就是菩薩的大乘佛法的精髓。希望大家能夠先好好地自修,把自己修好了,但是一定要學會救度眾生,這樣你才能學會離苦得樂。